“人们批评央企的那些问题,过去存在,现在也有。但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百年老店的管理也不一定更好。企业病与所有制没有本质关系,资本归谁不能决定公司的好坏,谁来经营,怎样经营才是关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山山|北京报道

  2012年12月27日,停牌半年之久的粘胶企业*ST海龙[0.00% 资金 研报](000677.SZ)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股份划转及债权清偿等各项工作,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并于次日复牌交易。随后,股票连续多日涨停。

  而接过*ST海龙这块烫手山芋的,是纺织业内*10的央企——中国恒天集团(下称“恒天”)。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恒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解释此番并购原因,并回应了外界对于恒天及央企的部分质疑。
 

  并购不是为“保住央企规模”

  目前,*ST海龙的所有股权已过户到恒天名下,*ST海龙首期银行周转金已从恒天拨付到位,*ST海龙的董事长也改由恒天新材料事业部高级副总经理丁明国担任。

  深陷泥淖之前,*ST海龙的粘胶产品在纺织业赫赫有名。“*ST海龙的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不错,但这几年的快速扩张导致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出了问题,以致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境地。”张杰表示,*ST海龙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也值得推敲,重组之后要从这些方面进行调整。

  很多人此前不知道央企中有恒天这一号。1998年,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的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中恒科学技术发展中心6家子公司组建成中国恒天集团。至今集团旗下已有10家二级子公司、88家三级以上全资及控股企业。

  重组*ST海龙只是恒天并购之路上的一个步骤。在这之前,恒天还先后并购过染整设备巨头香港立信工业[9.50%]、纺机强企瑞士欧瑞康的非织造布机械项目、荷兰重卡企业GINAF……

  有人认为,国资委近几年一直在调整央企的数量,恒天和其他一些央企的并购行为是为了确保企业规模,从而保住央企地位。

  对此,张杰否认道:“在公司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每个企业都会结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竞争需要采用不同的方略。兼并重组是世界上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会用到的一种方案,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也都在这样做。企业兼并与增加‘央企’筹码、保住央企地位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技术、品牌、资本,一个也不能少

  恒天现有三大业务六个板块:分别是机械制造业务(纺织机械、汽车)、纺织业务(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和投资业务(金融投资、地产)。其中纺织类相关业务是恒天的主营业务。

  恒天的棉纺梳棉机、碳纤维成套技术设备、印染技术设备在全球同行中都处领先地位;恒天的天丝技术项目在国内无人与之比肩。汽车产品中,恒天的非道路用车底盘技术也是全球*3。

  除了具有硬朗的技术支持,恒天也很看重品牌软实力。整个中国纺织行业最缺少的就是品牌打造力,在张杰眼中,恒天发端并立足的中国纺织业“附加值远远低于国际企业”,“打造品牌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追求”。

  恒天旗下的“经纬”棉纺设备,“立信”染整设备,“天鹅”、“*ST海龙”新材料纤维,“凯马”轻卡车、“百路佳”商用车都是在各自领域形象颇佳的知名品牌。恒天下属的中国服装[0.54% 资金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正以“中国品牌、意大利制造”的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男装定制品牌“社稷”。

  “一讲自主品牌,就认为所有环节都要靠自己,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张杰说,“品牌的塑造应站在全球资源整合角度来考虑,‘社稷’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虽然设计、面料和制作都是国际的,但是品牌的原创思想却是本土的,是在国际化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定制化的制衣方式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要。”

  2011年3月,恒天还开始在北京通州的宋庄打造占地5300亩的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以品牌孵化基地的方式为很多意欲打造品牌的企业提供服务。

  在张杰看来,技术进步和资本运作是企业运行的两个轮子。“我们在引进人才、开发技术的同时,也利用资本手段增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虽然这两年中国股市走势疲软,但是除*7购进的*ST海龙之外,恒天下属5家上市公司基本都跑赢了大盘。在张杰看来,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对恒天颇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