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会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完成2016年的目标就业任务还是有信心的,但同时也表示当前的就业压力也不容小觑。
尹蔚民指出,目前影响就业形势的因素主要包含三大因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去产能,部分职工或面临下岗分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三大因素都直指就业痛处,并且最后一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尤其明显。据悉,201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次,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大约为1500万。这么多人都需要就业,但是现实确是一部分企业正在裁减人员,就业压力不可谓不大。
那么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就业形势,我们又如何保证在失业潮潮水向我们涌来时,失业的不是自己?又或者如何在就业市场萎靡的状态下,拿到令人满意的工作offer呢?自然需要一些专业技能傍身,或者拥有一些求职、涨薪利器,例如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
据悉,2015年全年,人社部取消了近211张从业资格证书,如何从众多的证书中挑选出具有高含金量、“价真货实”的证书呢?就此,《人民日报》多次推出有关高含金量证书的相关盘点,而每次注册会计师均以高分上榜。
那么,注册会计师到底是个什么鬼,又为何能被《人民日报》多次力荐?
为何《人民日报》多次力荐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的英文缩写为CPA,即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指的是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从事审计、会计咨询等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承接的工作有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办理企业各类事宜中的审计业务等等。
之所以在众多取消证书的浪潮中,成为《人民日报》多次力荐的证书,在于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权威性以及证书本身具备的高含金量。
•系统的知识架构体系
CPA考试分为专业性以及综合性两个阶段。其中,专业性阶段的考试中包含六个科目:会计、审计、财管、税法、经济法和公司战略。因此,可以看出,CPA证书包含了众多对企业生存发展非常重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不管未来财务人是深入审计领域、还是专注于税务、税法,甚至转型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备考CPA都能扩大个人知识储备,提升个人的财务专业素养。
CPA完整、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体系,让备考人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丰富多元的知识构成让持证人在择业时有着多样化的选择。
•独具优势的签字权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证书的人数已然突破10万大关,并且每年CPA的报考人数都呈上升态势。为什么有的财会证书面临着被淘汰、被取消的命运,而CPA却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除却完备的知识体系,还因为其拥有其他证书所不具备的“签字权”。
企业的相关审计报告不仅需要会计事务所盖章,还需要由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是否拥有签字权直接决定了财务人在企业中所能承担的责任。签字权是财务人身份的象征,并且也直接决定着财务人的收入水平。
“备受青睐”源自市场的“倒逼”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官媒的《人民日报》,一定程度上其表达的是政府的相关态度。从其多次力荐CPA能够看出,政府也是非常推介CPA这张证书的,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两座金字塔。
首先是有关各类财会证书的金字塔。
高顿财经CPA研究中心Frank指出,一般来说,财会证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从业资格证书、相关职称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离塔尖越近,则说明证书的含金量越高,而考取的难度也越高。
证书的高含金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证书本身的知识框架完备、专业性较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持证人员稀缺。
证书的金字塔等级分化直接造成了中国会计市场人才结构的金字塔的形成。
•位于金字塔尖的稀缺人才
上文中提到,截止到2015年6月底,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证书的人数已然突破10万大关,然而这个数字却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就中国的财会人才整体情况来看,基层的会计从业人员严重饱和,这部分人员仅仅拥有会从或者相关职称的证书,因此,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非常狭窄,并且工作技术含量也较低。
而另一方面,位于金子塔尖的高级财务人员却成为了各大企业趋之若鹜的对象。从相关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一、二线大城市的外企企业百万年薪高薪聘请资深注册会计师,然而却千金难觅。
因此,政府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优化会计人才结构,自然要取缔一些毫无含金量的鸡肋财会证书,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推荐如注册会计师这种高含量的证书。
•趋之若鹜:来自企业的热捧
持有CPA证书是对财务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4的一个证明。专业素质过硬、市场人才紧缺,所造成的局面,就是企业对CPA持证人到了一种趋之若鹜的地步。
CPA持证人的主要就业领域集中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内大型事务所、大型国企、央企、以及一些重要的金融类机构。
并且,不管是四大的审计经理还是企业中的财务经理,都要拥有CPA证书,拥有至关重要的签字权,这几乎成为了企业晋升制度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守住优势,积极与国际化接轨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CPA证书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得到《人民日报》的力荐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的声音。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期,很多企业的传统财务人也需要转型,例如需要去了解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并且要从重核算的职能偏向重管理的职能。在很多人眼里,CPA的持证人做的多是核算类的工作,那么面对经济转型的需求,面对企业对财务人提出的新要求,CPA的突破口在哪里?
目前来看,CPA的应对之策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守住优势,积极与国际化接轨。
何以守住优势?CPA可谓是一张非常“根正苗红”的证书。其由财政部统一主导,带着鲜明的政府背景,虽然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在中国市场大环境下,执行的依然是中国会计准则,因此对于高级财务管理类人才,财务经理、CFO等人员来说,CPA仍然是必需品,而一些国际类证书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另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越来越人性化,目前其正从形式大于实质,一步步朝着实质大于形式迈进,因此CPA所遵循的国内会计准则正一步步向国际化会计准则,甚至美国会计准则靠拢。并且近几年来,CPA的相关试题中也会出现了一些对国际化的案例分析试题。
如此看来,多次被《人民日报》力荐不仅因为CPA证书本身的高含金量,还因为市场对CPA持证人的需求热度的倒逼。而与我们自身而言,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失业潮一波一波袭来的大环境下,如能有CPA证书傍身,势必成为企业趋之若鹜的人才。
▎本文作者张宇,来源高顿网校注册会计师。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注册会计师”(gaoduncpa),专业的cpa考生学习平台与职业发展平台,包含*7的考试资讯,最全的备考策略。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