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20日在北京举行,最有吸引力的一句来自周小川行长:“希望储蓄进入股本市场”。
刘士余执掌证监会以来,央行降准、注册制推迟、战略新兴板黄了,今天看来,似乎今天的“储蓄入市”也是顺其自然的一步。
去年的股市动荡,不管是“熔断机制”的错,还是监管失控的错,都过去了,而今年似乎一切要重新开始。在7000亿的流动性释放以来,股市还算平稳,而上周创业板创造了单周*5涨幅,也算是给市场一点点士气。不过,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银行贷款风险已经成为问题,而储蓄入市似乎开启中国股本市场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的储蓄率在2013年已经超过50%,成为世界上头号存款大国,房贷这样的词汇不过十几年历史,早期中国人更喜欢全款买东西。90年代中国股本市场兴起,人们开始有了股票的概念,并且发展势头很好,被称为“傻子都能赚钱的时代”。
今天的股市几乎到了与市场平衡的阶段,入市能挣钱的概率被降低至五成,散户是中国股市主要支撑者,即便今天的中国股民数量只在一亿左右徘徊。
资本仍然是股市发展利好的主要力量,尤其是今天的中国股市,杠杆较高,风险也跟着走高,警惕宏观风险是中国股市未来的任务。中国民间资本一直没有找到很好地投资路径,如果可以投入股本融资,对于降低债务占GDP比重和债务股本比例都有好处。
你的储蓄是否愿意入市?
2012年的时候,新华社曾报道说,全世界股市连续四年下跌的只有泰国,而现在看来,四年过去了,中国的股市也走上了连续下跌的道路。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建议社保入市,养老金入市,但是都不敢往股市里投,为什么?因为股市给不了保证,资金一定是挣钱的。如果没有稳定的回报,社保和养老金的增值都是在股市里“赌博”,而十赌九输的道理相信人们都懂。那么个人存款投向股市会是什么结果呢?
笔者身边的投资者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储蓄了一些常备资金以后,开始利用一些“富余”的钱进入股市捞金,赔了是正常,赚了是运气,都属于小打小闹。有媒体称截止到今年2月,中国居民的存款额是35.34万亿,这么多的钱投到哪里?
投资房地产?中国的库存已经够大了,还需要常年的消化,而且,就房价而言,不是谁都买得起。投资保险?中国保险业本应该是半慈善性质,不过今天身边有人喊你买保险的,你敢答应吗?买保险的时候什么条件都合格,理赔的时候什么条件都差点。投资股市?一投就亏。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只能选择银行,选择储蓄。
中国人本来就不富裕,而且多数的钱装在少数人口袋里。存不够养老钱不敢退休,或者说即便有养老金,已然不能支付未来的养老消费。薪水涨幅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从近几年中国的内需一直不足就可以看出端倪。以前存个几十万便能够安享晚年,而今天网友们算出的数字都在200万以上,明年可能会是300万。
此外,教育、医疗都是花大钱的地方,也是刚需所在,也许股市在健全之前,并不是个好去处。
提到储蓄,不得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美国。
美国是个不喜欢储蓄的国家,还记得我的初中政治课本里有个例子:一位中国老太太终于在花甲之年存够钱住上了大房子,而另一位美国老太太则终于在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里还清了贷款。问他们各自属于哪种消费类型?其实这样的差异至今也仍然存在。
美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在中国人看来并不理性,美国女性买支唇膏都喜欢选择分期付款,即便那并没有多少钱。从1959年到2014年间,美国人均月储蓄率最低为0.8%,*6则在2014年9月份达到了5.6%。2015年的数据仍然没有超出5.6%这道线。
美国个人储蓄率(数据来源:投资级经济指标使用指南)
不喜欢储蓄的美国人,把钱都花到了哪里呢?
根据新浪财经纽约站的数据,美国人*5的一笔开销是住房,这点跟当下的中国人很像。其次是交通费,再次是日常饮食,再就是个人保险和养老金,最后是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例如医疗保健、娱乐和穿戴等。
而个人保险和养老金就是美国人的存款,在美国,养老金是投入股市的,养老金存的越多,股市越涨,养老金赚的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中国商业银行利息略低的现实情况下,如果储蓄入市可以得到很好地收益,相信大家都是乐观的态度。走一条资本运作的路线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似乎更多,究竟应该先有股市的稳定,再考虑储蓄入市,还是先储蓄入市去稳定股市,顺序很重要。
▎本文作者milong,来源高顿网校(金融看客)。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