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疫苗之殇"刷屏了,才明白地沟油、红心蛋、结石奶、黑心棉都不算什么。大家都在讨论着潜伏在全国各地的“毒疫苗”,从谩骂到置疑,从担心到恐惧,似乎谁也没有得到好处,倒是救命的疫苗成了害命的毒药,颇有“以毒攻毒”的态势。
疫苗也好,奶粉也罢,这个社会的每个新闻似乎都在为纠结移民问题的人们找到坚定的理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可以让生活更糟,正是现代社会的高开放程度让疫苗的流转更加便利,而这种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鉴别的特种药物,监督问题大众为难,体制松散。
说到这里,疫苗可以不接种,但是饭不能不吃。吃饭的问题虽然一直充满了"调侃",但伤人的不是食品安全,而是物价。
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不是每天公布的市场菜价,而是一根葱。
21日,济南市民周先生到超市买菜,山东人的饭桌上少不得葱,面对12元每斤的净剥大葱,周先生还是管住了自己的嘴。说来也巧,邻居也是个爱葱的人,炒菜的时候喜欢重姜重葱,而最近把葱段改成葱花的做法的确吸引了我的注意。
早晨特意去看了看,超市的大葱但凡看得上眼的都在十块以上,而市场上要舒服一些,8.6元每斤。我忘了前几天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似乎也上涨了。更让人吃惊的是饭店的京酱肉丝开始用洋葱代替大葱了,所以我很好奇加了洋葱的肯德基老北京鸡肉卷会是什么味道。
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去年大葱开始涨价,一是大葱的供应不足,南方葱还没成熟投放市场,二是农民伯伯看到涨价的趋势,有点舍不得卖,供不应求,涨价就是自然的现象。
我很“天真”的以为房价、物价的上涨是有钱人担心的事情,我等百姓就不操心了,但是到了菜价的问题上,我不得不去关心了,因为得活着。
不止大葱,各类鲜菜都涨价了,白菜涨了,青椒涨了,有个网友说花了5块钱买了7根蒜薹,我想问句,够吃么?
每日经济新闻公布了一份来自北京新发地的菜价对比,饶有兴趣的记者同行算了一下番茄炒蛋、京酱肉丝,油焖冬瓜,白菜汤的成本,这三菜一汤的家常菜成本从12.88元上升到18.18元,涨幅超过40%。
说完了菜,再看看猪肉。
农业部近日数据显示,2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滑0.6%。下滑幅度环比均有所扩大,猪肉供给持续下降,全年猪价仍将强势。
那么,每年菜价都有浮动,为什么今年格外耀眼?
市场供需,永远在调节价格。
拿大葱来说,葱贵了,农民喜欢扩大种植,然后供给的大葱多了,甚至超过需求,那么葱价就要下来,农民伯伯觉得大葱挣不到钱了,改种其他鲜菜,于是市场上的葱少了,葱价还要上去。这就是市场调节。不过,农民真的受益了吗?并没有。
**房产多了,地就少了,种菜的地更少了。**
我的家乡是中国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城周围还有大片的田地,现在都是小区商品房,地段不好的区域用来建设厂房,能种菜的地皮现在也用来种树了,因为在环保的大要求下,种树挣钱快,还省心。
即便在菜田,肥料贵了,浇水也贵了,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蔬菜批发商也不容易。**
一个合格的蔬菜市场,摊位费应该不便宜,有网友说家附近有个蔬菜市场,一年的摊位费是58万,这个数字听上去很吓人,需要卖掉多少菜才能挣回58万啊。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买菜都要买新鲜的,运输成本也在攀升,油价、人工费,加上损耗,都是钱。
**营改增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对买菜也有影响。**
营改增以后究竟什么样,目前都是猜测,租摊位要交税,运费要交税,然后回归到菜身上,一起“卖”给消费者。
**都在涨价吗?还真没有,比如薪水。**
我一直以为我收入不多所以才觉得菜价贵了,知道大多数网友跟我有一样的体会后,我就放心了。不过“白菜价”这个词以后不敢乱用了。
▎本文作者milong,来源高顿网校(金融看客)。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