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上,相关的成果进入公众视野,可谓是成绩喜人。
  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一直是上海这座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大城市的梦想:与其国际大都市的身份相匹配,配套的金融服务必然也要走在国际的前列。
  与此同时,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也是我国对外金融的窗口建设的一部分,是我国一张亮眼的金融名片。
  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交出的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上海离国际性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尤其须尽早补齐人才这块短板。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现实,有助于上海的国际化道路走得更长远。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上海的金融业,发展速度快,市场丰富度高,可以称得上是其特色加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2015年,金融业的增长值达到4052.2亿元,占全市GDP的16.2%。
  这一趋势是和全国GDP增长一致的: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服务业代表,金融业的增长为我国2015年GDP保持接近7%的增速贡献巨大。
  可以说,一直以来,上海都以金融为利器,走大力发展金融的道路,为本市金融行业的发展创设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
  上海的金融体系比较完整,领域内多个金融品种的交易量都居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及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其中,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的国际排名,也上升了不少。
  有媒体指出,金融行业,已经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金融业的预期前景依然光明,并将继续为上海经济的高速腾飞贡献力量。
  尽早补齐人才短板
  上海现有的金融人才储备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发展需求。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将力争在未来5年内,使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达到50万左右。
  但50万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随着新业态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人才缺口量,将远高于这一数字。
  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巨头城市相比,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的比例也有待提高。目前,金融只占上海全市从业人员的5%,而发达金融中心的比例要求一般要达到10%左右。
  还有一个困扰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盲目地扩充分母,无序增加基数,而是要培育中高级金融与管理人才,让人才队伍的整体从业风貌和从业水平焕然一新。
  如何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呢?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冯伟章指出,一是会从顶层入手,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施高端金融人才工程或学者计划等,打造高级金融平台等;
  二是从基层切入,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资质,提高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在人才队伍中的比重,增加职业金融持证人的数量,从而再进一步拉高整体水平,帮助行业迈向良性化、统一化、规范化、职业化的方向。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CFA。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金融分析师”(gaoduncfa)。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