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私有化的事情消停了,中国概念股纷纷私有化的消息也不再是头版头条,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人惊呆了:截止到2016年*9个季度结束,中国赴美上市IPO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零。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是何等的荣耀,还记得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当天就翻了好几倍,360、阿里巴巴等紧随其后。时至今日,中概股在美国股市的股价连连走低,大部分上市企业,不惜顶着骂名也要实现私有化,聚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也许因为如此,大家才发现,原来不止中国,美国的股市也不好混,即便赴美上市是一种荣耀,但是精明的企业家不会喜欢“赔钱赚吆喝”。
 

大环境不好,也许是赴美上市戛然而止的一个原因
 

资本寒冬,是2016年伊始给所有人的*9印象。在A股跌破底线的日子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不好过。美国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2015年尝到了并购红利的甜头以后,2016年则增长乏力,银行股领跌,美股受挫的新闻时有发生。
 

对此,市场弥漫着一片悲观的气氛,几乎没有人对美国股市反弹持坚定态度。所以,还是不要去美国上市了。
 

与市场环境比起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问题更多
 

先说说凡客吧,如果你还记得它。
 

2010年,一个叫做“凡客体”的广告文案在中国互联网掀起一阵风潮,然后大家知道了一个叫做“凡客”的互联网公司,他的创始人叫做陈年。凡客使用张爱玲、穆旦的文字作为设计灵感来源,大胆启用韩寒等年轻人代言,采取客户当面试穿凡客产品,不满意即退的销售模式,当年营收就破20亿,成为垂直电商的老大。
 

六年后听到凡客两个字,不少人的*9反应是:“凡客还活着?”
 

由于2010年成绩斐然,2011年的凡客变得野心勃勃,年营收定为60亿,到了三月份则修改成100亿。为了完成目标,大量增加库存和招聘员工,最多的时候,凡客拥有13000名员工,在全国有30个库房,接着是数量取代质量,凡客梦灭,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残喘至今。2016年,陈年决定回归本质,做好衬衫就行。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未逃出“凡客命运”。
 

曾经的团购如日中天,人人追捧,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成立了团购部门经营团购业务,辉煌时期,国内有超过6000家团购网站,如今你能记住的恐怕屈指可数,美团就是其中一家。从团购起家的美团一直处于烧钱的阶段,为了保持高速发展,烧钱是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的手段。有消息称,美团平均每月烧钱6亿,即便是风投正劲的外卖业务也面临亏损的窘境。
 

海淘是另一个样板。跨境电商的春天也在几年前,风光无限,大中小企业,甚至创业者都把目标定在跨境电商,天使投资、A轮、B轮等多次重要融资几乎全部发生在跨境电商领域,今天仍然有不少跨境电商很活跃,仍然有新的海淘APP出现,你可以叫出十几个海淘产品的名字,但是与当年跨境电商兴起的时候相比,你知道的只是凤毛麟角。
 

蜜淘曾是中国海淘电商里的佼佼者,曾获得经纬创投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得到同行的艳羡。依靠烧钱建立起来的蜜淘一直找不到具有发展潜力的盈利模式,同行的激烈竞争行业收益大打折扣,不少类似于蜜淘的跨境电商在烧完钱以后只能选择“退场”。
 

同样如此的还有互联网金融。P2P兴起以后,又是各家追逐。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都有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线网络公司尚且如此,二线、三线甚至是一些个人更是大步迈进互联网金融的圈子,几乎每家网络公司都有金融业务。接下来的事情,就像新闻报道的那样,P2P平台一家接着一家爆雷。
 

“一热就多,一多就死”是今天中国互联网公司发展和中国创业者躲不开的“怪圈”。
 

除了喜欢凑热闹,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问题也很突出。
 

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团,曾经发生过员工当街讨薪的事件,美团回应称是员工求加薪的噱头,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关于美团内讧的新闻一直没断过,尤其是美团外卖业务的负责人沈鹏高调宣布离职,给了业界人士无限的瞎想。
 

跟美团一样有内部矛盾的还有著名的1号店。不久前搭乘地铁的朋友都能看到1号店的海报贴满站台,而恍然间已经看不到1号店的影子。从高调发展到低调生存,1号店恐怕会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孤例,究其原因不过是“文化的差异”。
 

1号店的控股股东是沃尔玛,作为全球超市行业领导品牌,沃尔玛一直以“精打细算,薄利多销”立足,而想要在电商市场抢到份额,不烧钱绝对是不行的,而烧钱是沃尔玛万万不能接受的。有数据显示1号店发展*4的年头规模达百亿,无奈各方成本很高,亏损在10%左右,也就是年亏10亿,简直要了沃尔玛的老命。当然,如果可以按照原来的策略发展,今天的1号店也会是京东的水平,要知道,京东亏损也很严重,但是赴美上市成功,人气在国内也很旺,而1号店虽然也提出IPO计划,不仅没成行,创始人也离开了。
 

不理性的发展策略永远是互联网公司的“死穴”。今天的大多数公司都很着急变现,恨不得今天投资进去,明天就能收回成本,后天就实现盈利。更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入市圈钱。马云说过: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成立之初是赚钱的,那它肯定发展不起来。这句话是对的。
 

行业突破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发展的瓶颈
 

去年的合并大潮,58和赶集,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等等,每次合并的背后都站着BAT(百度、阿里、腾讯)。互联网或者科技公司几乎都在这三家企业的掌控内,想要突破有点难。
 

无论是资本寒冬,还是多次尝试被证明不可行,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已经不再有赴美上市的热情,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样的变化,悄悄说明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或者行业发展遇到瓶颈,只有等待股市复苏,或许大家对股市才会恢复信心。
 

▎本文作者milong,来源高顿网校(金融看客)。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