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又被拒了。算上这回,几乎可说是三顾茅庐,但显然MSCI比诸葛亮更加高冷,依然只是摇摇手指,对中国说了NO。
有人把MSCI比作女神,而中国A股则是一名求爱者。尽管女神嫌弃他没车没房没存款,一而再再而三将他拒绝,他也不恼怒不放弃,只是感慨不接受他是女神的损失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MSCI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仍然不愿将A股纳入指数体系?为什么中国念念不忘MSCI,哪怕屡屡碰壁,也要力争到底,颇有当年要加入WTO的气势?在国外经济学家看来,A股与MSCI的“虐恋情深”、“求之不得”又有什么独特的看点,而中国股市是不是真的已经无可救药了呢?
 
MSCI到底是何方神圣?
MSCI是美国明昇公司的简称,如果你觉得明昇看起来有点陌生,那么你对它的英文名Morgan Stanley一定再熟悉不过。没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摩根士丹利。MSCI作为著名的指数编制公司,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基金中,只有三家不是它的客户,可见其影响力在全球范围有多大。
结合这点来看,中国A股希望被纳入MSCI指数的迫切性就不难理解了。
任何没有A股的国际指数都不完整
被拒绝以后,我们其实挺淡定的。
证监会一收到消息就发表了声明,表示我们对于MSCI考虑将A股纳入该指数是同意和支持的,但具体是否纳入则是MSCI的商业决定。你们最终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的改革进程,但你们也要记住,任何没有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
证监会说得比较云淡风轻,但其实我们就MSCI提出A股市场系列问题一直在努力,而从今年MSCI拒绝我们时使用的说辞也可以看出来,比去年委婉真挚了许多,也对A股的积极变化表示了肯定。
也正因此,虽然第三次冲关仍然失败,可中国A股继续保留在2017年的评估系列里,更有可能会提前被纳入MSCI指数,算是坏消息里的好消息吧。
被拒绝,幸耶?不幸耶?
这次中国A股被拒绝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QFII每月资本赎回的额度限制仍然存在;预先审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QFII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进展、交易所停牌新规仍需时间观察。
有学者认为,没被纳入MSCI指数对A股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可以通过对方提出的问题来找到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差距,为当局完善监管机制提供更为准确的改革思路,从长远来看,也将对A股产生有利的影响。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为MSCI抛弃自己的原则。A股市场走中国道路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盲目套用国外的市场模式会产生反作用,适合自己的才是*4的。而且,MSCI只是一个商业机构,其商业决定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当他们觉得A股纳入指数并不能为自己带来足够满意的好处时,当然不会拍板同意。
好在中国投资者对MSCI指数也并不是很感冒,被拒就被拒,股市该跌宕起伏也就继续跌宕起伏,并没有因此而有强烈的反应。
国外机构如何看中国被拒之事
其实不少外国机构也对中国第三次被MSCI拒绝非常惊讶。Geoff DEnnis是瑞银的董事总经理,他就在报告中写道,“瑞银本来认为中国A股成功的几率超过一半,但结果令我很惊讶。”
不仅是瑞银,花旗和高盛也都相当看好中国A股,但最终MSCI的决定无疑有些打脸。
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对于A股被纳入MSCI指数是非常重视且充满期盼的。毕竟中国把这件事视为继人民币被纳入国际储备货币之后,加速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只是天不遂人愿,中国A股还将继续等待女神的垂青。
但令人安慰的是,虽然A股受到了MSCI的冷遇,但全球*5的ETF供应商却向其抛出了橄榄枝。6月16日,贝莱德旗下iShares(安硕)推出首只在美上市的A股ETF,名为iShares MSCI China A ETF(代号:CNYA)。它追踪沪深两市个股,管理费率仅为0.65%,是13只美国交易的A股ETF中收费最低的。
 
毫无疑问,中国A股想要更加国际化,就势必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自己变得更符合国际标准。如证监会发言所说,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不完整,而国际指数没有A股也将A股本身所存在的差距,再次摆到了我们眼前。
▎本文作者Fay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推荐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