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又有一群「爱心人士」准备去山区支教了。
给孩子们带去一堆废弃不用的衣物,一笔班级强制收取的「爱心费」,给自己备着一批刚从网上购回的防晒霜、凉帽、墨镜、自拍杆等等,商量着要好好拍几张照,感受一下大山里面的青山绿水,带着一颗「去玩耍」的心,踏上他们的支教之「旅行」……
捐赠出去的到底是我们的「爱心」,还是对孩子们的「残忍」?
昨晚,班长拖着一个大大的纸箱子,挨个宿舍敲了门,向大家征集一些废旧不用的包、衣物、书籍等,准备过两天支教,带给贵州那些贫苦地区的儿童。
可我满腔的热情,瞬间被室友的那句「正好,前两天刚收拾出了一些不想穿了的衣服,准备去扔呢」给浇灭了。再看看班长的那个大箱子,各种破旧的书籍、已经有些泛黄的衣服、鞋子等等,散乱地堆在一起,一根已经有些磨损的皮包带子,还孤零零地挂在外面。
前两天班长就已经在班级里宣传了暑期支教的活动,闺蜜想着暑期有实习,参加不了,捐点衣服,尽尽心力,也是好的。翻了大半天柜子,挑出了两件厚厚的棉袄,有一件,还是去年刚买的。用袋子包了好几层,准备投进食堂斜坡上的那个「爱心捐赠箱」,但刚走到那里,她就直接转身,原封不动,将衣物带回了宿舍。那天,还下着小雨。捐赠箱因为塞得太满,上面的那个盖子,已经关不上了,不少衣服的衣袖,零散挂在箱外,还依稀能看到里面塞着的一两个果核,以及已经开口的可乐瓶。地上也横七倒八地铺着几件,已经全然被雨水给打湿,还不时有人从上面走过。
让大家热衷的到底是「志愿者活动」?还是那参加一次活动算两个小时的「志愿时间」?
大二那年,留在了学院的一个「志愿者协会」,招新时,一天,就招到了一百多个新社员。*9次组织去敬老院慰问,提前两天,给社员群发了短信。可不少人回复的*9句话就是「这次活动给盖章么」、「一次,算几个小时的志愿者时间」……
对哦,差点忘了,我们学校有一学年必须达到18个小时志愿者时间的硬指标,达不到,代表着,第二年,奖学金就和你说再见了。以至于,在大二都快结束,准备放暑假的时候,还有人在问:「社团还有活动么、暑期有没有支教,我的志愿者时间还差几个小时,能想办法给补上么」……
不少学校,暑期都组织有支教活动,筛选条件很严格:要求成绩优秀,还必须多才多艺。可付出了这么多准备的精力,去所谓的偏远地区支了一周或者是两周的教,根本就交不了多少东西,甚至,刚和那里的孩子培养出点感情,又即将面临离别。
这样的支教,意义何在,着实让人费解。
很少有人想过,当我们兴致冲冲打着牺牲暑假时间,无私奉献的招牌,去山区支教的时候,那里的孩子,本来也正享受着美好的暑假。而他们面临的是,两三小时的上学路程、饮食、安全等各类问题。
想着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爱心,带点生活用品,但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要充实过好暑假,从来都不止「支教」这一种方式。
山区的学校,其实最缺的是师资,较强同教师的交流,完善他们的理念,远比,一两周,象征性的支教,来得有意义的多。
去年的毕业季,一直系学姐报名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全国性支教活动。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两年,够一个职场菜鸟站住脚跟,也够研究生发表好几篇论文了。
可后来,看着她经常在朋友圈里发的说说,见证着她的学生,在一点点成长,带着他们,看遍附近的风光,这也是另一种幸福。这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累成狗的工作一族们,很难体会到的。
不反对支教,但如果是「作秀」成分偏多的支教,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趁着暑假,和闺蜜室友,出去旅个游;去公司找个实习;想要考研的,图书馆可以跑起来了;想要考证的,暑期班可以报起来了;想要出国的,各种攻略,也可以准备起来了。
毕竟,想要脱离空调房,充实过好这个夏天,从来都不止支教这一种方式。
▎本文作者Candy,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