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努力?那么拼是为什么呢?
同样的一份工作,慢悠悠花个六七分的力气去完成,成效看起来也不会很糟糕;相反,如果你花了十分的力气投入其中,也许只是比前者看起来稍微少了那么一丁点儿。
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这么努力呢?
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给自己定下的要求和准则并不相同,这也自然而然导致了对努力程度的标准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我在大学期间遇到过一个习惯于投入百分百努力的人。她是我的大学室友A,读的是英语专业。来自偏远地区的A在口语上显得非常弱,尤其是进入了大学后,“开不了口”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学习问题。
为此,A每天早上都要去晨读,天气好时在校园的河边或操场,天气不好时就在食堂。每天强迫着自己看CNN新闻,逐字逐句。上课的时候和外教互动最多的人也是她。
从大一升到大二之后,A的英语口语发音已经近乎标准,也以高分考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在大家以为她会空出点时间来吃喝玩乐的时候,她转头就扎进了雅思的学习中,顺便备战六级。
有时候经过她的书桌,会看到在最显眼的地方贴上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语;有时候半夜未睡时,也会听到她疲惫的叹息。
原来她也需要鼓励,原来她也会疲惫。这样的发现让我对她的心态产生了好奇——“你为什么这么努力?”终于在某一天我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A想了想,告诉我,自己能得到这样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已然不易,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往后退了,如果未来不能在这个大城市站稳脚跟、自立自强,那么拼命考出来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若是在毕业后,因为此刻的懈怠而错过更好的机会,她定然会恨死此刻的自己。
为了避免让“现在”成为“未来”的敌人,她必须要时刻打着鸡血,高效地不近人情。
事实证明,她的努力让她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但是这种堪称冷血的坚持和付出,是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因为你我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惰性、有一点拖延,这其实无可厚非,只要它不会影响你未来的走向。

 
Sophia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经立下豪言壮语,说自己要在四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可以去环游世界、甚至写一本游记。然而至今她还在某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里做着毫无进益的会计工作,为老板的财务自由事业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
不久前的同学聚会过后,她突然给我打电话,先是彼此聊了些寻常的话题,然后才在短暂的沉默后听到她重重的叹息,“这几年,我怎么混成了这样?”
她细数自己认为的失败——工作看不到前景、工资看不到提升、跳槽却没有优势……“如果我从前没有放弃学习,多考几张证,现在哪怕没有CPA,至少CMAUSCPA也能到手了吧?”
我听到了她语气中的悔不当初,以及一些淡淡的庆幸——错的是当初的自己,而不是现在的她。
“既然现在后悔了,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重新努力起来呢?”
我和Sophia说起自己五年前的经历,那时候的我也和现在的她一样,碌碌无为又自怨自艾,同时将责任推给从前的自己,然后在现实里继续混沌度日。
直到有一天,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地铁站遇到了上文提及的大学室友A,刚从美国回来的她整个人都洋溢着成功人士的气场,我们彼此打听着近况,对比之下,她是精英我是渣渣,她在华尔街上下班,而我在某个LOFT里混日子。看着她的模样,我才真正反应过来,自己已经站在了她的对立面,成为了那个因为现状而怨恨过去的自己的人。
如果我再不做些改变、再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那么我将永远在这种自我怨恨中走下去。
我开始——每天认真工作,从之前的六七分到现在的八九分,把一部分用来刷电视剧的时间用来看高顿的网课,把从前压箱底的学习资料翻出来重温、巩固,又开始了解各种对自己工作有提升的会计证书……
两年后,我终于得以跳槽去了一家更优质的公司,看到了一条咸鱼开始慢慢地翻身……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太遥远,远到失去了投入努力去追求的吸引力。我们的努力更像是让未来的自己,不至于怪罪此刻的怠慢和懒散,不走下坡路,就是努力*5的意义。

 
▎本文作者钟颜,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