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酝酿20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浮出水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国内对银行业的管理将更趋市场化,银行将不再“长生不死”,守住风险底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存款保险制度,顾名思义是指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成员的清偿能力,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
  “存款保险制度意味着银行进一步走向市场化道路,原本屹立不倒的银行也存在倒闭的风险,这有点像A股市场的退市机制。”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我国的银行储蓄存款稳如泰山,一旦出现风险,都是政府在背后兜底。“行业本身需要释放一些风险,让市场之手清理整顿银行坏账也很有必要,存款保险制度下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可以大大减压。”叶燕武表示。
  此外,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应为公众所接受。政府不再兜底,银行的风控意识和管理能力必须提高,从而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理石投资总经理周理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投资者将选择经营稳健的银行,并会将资金适当分散投资,这将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按市价估值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都需要利率类衍生品进行对冲。到那时,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资金运用都是动态的,银行不仅要把风险管理好,也需要有可观收益,做到攻守兼备。
  目前银行管理风险的手段还比较稀缺。“银行自身参与国债期货的愿望强烈,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激发。如果国债期货允许银行参与,对于银行和国债期货市场来说将是双赢。”周理表示。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共识。此项制度一落地,将助推我国存款利率浮动空间进一步扩大,银行也将面临更大的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一旦完成,银行对于运用利率类衍生品管理风险的需求会更大,利率类衍生品将多多益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