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防城港实务税务技巧
相关内容会计与税法差异调整的案例分析和报表填制实务(二十二)
总结如下: 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享受免税优惠的应作纳税调减处理。被投资方发放股票股利属于持有期未满12月的股票投资,应当按面值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三)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
会计准则 | 税法 |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
差异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税法既不确认所得也不确认损失,计税基础不变。由于不涉及损益的变化,因此无需作纳税调整,但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
(四)后续计量——资产减值
会计准则 | 税法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当同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
差异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不得在税前扣除,作纳税调增处理,并考虑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
(二) 金融资产处置
会计准则 | 税法 |
处置时其处置收入与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余额调整“资本公积”至投资收益。 | 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计税基础),准予扣除。 |
差异分析:按账面价值结转计算损益,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余额转入投资收益。而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收入扣除计税基础确定。两者的差额应作纳税调整处理。 |
【案例分析22】
20×1 年5月6日,甲公司支付价款4545 万元(巳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5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3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45万元。
20×1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13元。
20×2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6元,且成持续下跌趋势。
20×3 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回升为每股10元。
20×4 年5月20日,甲公司以每股11 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解析】
(1)20×1年5月6日,购入股票
借:应收股利 4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 4500
贷:银行存款 4545
税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与会计成本相同,均为4500万元。
(2)20×1年5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45
贷:应收股利 45
税务处理:
实际收到时冲减应收利息或应收股息,这一点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同。
(3)20×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
税务处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故不作纳税调整。公允价值变动,计税基础不变,仍为4500万元,但需要考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4)20×2年12 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27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0
税务处理:股票减值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700万元,计税基础仍为45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贷:所得税费用 675
(5)20×3年12 月31日,以后的会计期价值回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
税务处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故不作纳税调整。公允价值变动,计税基础不变,仍为4500万元,但需要考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
(6)20×4年5 月20日,确认减值损失
借;银行存款 33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500
投资收益 1500
税务处理:资产转让所得=转让收入-计税基础=3300-4500=-1200(万元);会计实际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500万元,与税法应确认的所得不同,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700万元,同时需要转回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6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