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太原会计税务实务相关内容农产品加工企业偷税手段及对策总结如下:
  近几年来,随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利用“专用收购凭证”进行税收违法犯罪活动又有了新动向,对现行税收管理与稽查提出了新的挑战。江西省修水县国家税务局抽调骨干力量对全县7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解剖式检查。所检查的7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问题的有6户,查补税款52.75万元,加收滞纳金2.75万元,罚款收入20.43万元。
  一、核实真伪,在收购凭证上找疑点。
  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农副产品生产者销售农副产品免征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凭从税务部门领购的专用收购凭证,对收购的农副产品自行开票,并按13%的扣除率计提进项税金抵扣,这便成了不法纳税人调节税负和虚增成本的“调节器”。
  某食品公司06年12月份应纳税款4万元,2007年元月份纳税申报时,该企业由于资金困难,无钱缴纳税款,就怀着侥幸的心理虚假购进竹笋,开具收购凭证计提进项税金来抵缴应纳税款,在管理部门申报时,又谎称为了保证税负率收购旺季没有进行抵扣而又蒙混过关。在对该公司检查中,检查人员针对税负率低,检查重点放在进项税金上,也就是重点检查农副产品收购凭证开具的真实性。检查人员从帐上看不出任何珠丝马迹,账账、帐证、帐表勾稽关系清晰而明了。最后,凭着检查人员敏锐洞察力,在一叠40份的收购凭证抵扣联中,发现有一张涂改痕迹,在年份上由“7”改为“6”,通过检查人员的分析,这有悖常理。展开调查后证实,企业把虚购的农副产品挂原材料库存账,销货人姓名与身份证号属实但无真实交易,该40份凭证全部属虚开,多抵扣进项4万元。
  在对三家丝厂收购烘茧用的谷壳、稻草进行检查发现,开具谷壳稻草的收购金额偏大且价格偏高,日期也非常集中接近,按常理不可能在一天或几天内收购得这么多的谷壳和稻草,另外收购的人员也比较集中,于是检查人员按发票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逐一核实,发现姓名和身份证号全是编造的。在事实面前,企业承认为了减少收购费用,谷壳是在大米加工厂购入的,稻草是通过中间商贩购入的。三家企业共多抵扣进项税金16.25万元。
  二、以帐盘物,在保管库存上寻问题。
  我县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大多是生产茶叶,山地菜,水煮笋等产品,这些产品保质期都很短,又因市场的需求变化,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风险。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霉烂变质需要报废的原材料和产品。但一些企业为了把一部份损失转嫁给国家,把损失报废的产品长期挂帐,不按照税法的规定作进项税转出。某茶叶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保健茶的私营企业,检查该企业2006年“产成品”帐户发现有较大的借方余额,会计解释,因该批保健茶销路有问题,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检查人员马上就展开外围调查,同行业调查,在网上查找同期保健茶市场行情,最后得知,该公司06年所有产品销售非常正常。显然,会计的解释另有隐情。对此,检查人员对产成品库存进行了盘点,查出帐面数与保管库存数相差80万元。在事实面前,公司老板不得不承认该批产品是一批报废了的产品,并带检查人员在一间废弃的库房里见到了一堆报废了的保健茶,经核实该批保健茶成本为80万元。因该批产品报废没有作进项税转出,公司多抵进项税额7.8万元。
  三、严查付款,在现金支付环节上挖线索。
  根据农副产品收购凭证管理办法中规定,企业支付农民单笔付款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通过银行转帐支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随意虚购农副产品计提进项税金,少缴增值税,多列成本。但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税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掌握准确信息,利用收购凭证做文章,虚开收购数量,提高收购价格,加上税务部门目前对现款收购农副产品并没有按照《专用收购凭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去执行。这样,企业就可以堂而皇之以现金支付虚购的农副产品货款,并且在账面上检查人员很难发现痕迹和破绽。在对某果菜公司的检查中,该公司收购的山露菜货款全部采用现金支付,从帐上看所有付款都觉得是真实的,领付手续齐全。但该企业销售成本过高税负率低,检查人员分析该企业在收购山露菜有虚假的可能性。既然现金支付找不到突破口,那么就从现金的来源入手。检查人员对该公司用来收购山露菜的10万元以上的现金来源逐一排查,发现一笔从信用社借入的52万元现金是假的,该公司伪造借据,虚购山露菜52万元,多抵进项税额6.76万元,虚购的山露菜全部挤进成本。
  四、对比指标,在帐表分析下找漏洞。
  财务指标就是运用企业报表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所得出来的一些比率值,利用一些数据的比率,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更突出地表现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在对另一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检查中,该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156.19万元,销售成本为154.08万元,经营费用26.25万元。我们对该企业的税负率、销售毛利率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税负率和毛利率异常,税负率为1.54%,销售毛利率1.35%。经进一步检查分析,该企业第四季度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收入少而有较大的成本结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到了第四季度不是他的生产旺季,但为什么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呢?检查人员顺着这条线索发现,该企业在6月份虚开收购凭证收购山露菜60万元,并把虚购的山露菜分期挤进成本,造成销售成本过高。该企业多提进项税金7.8万元,少计应纳税所得额52.2万元。
  这次专项检查,解剖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控管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减少企业偷逃税发生,是税务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值得思考。
  一、加强企业核算搞好税收法律宣传,是减少企业偷逃税发生的根本。
  我县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为了节省费用减少成本,内部管理一般都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会计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没有终身学习理念,甚至一些私营老板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一些会计在计提运费的进项税时,把装御费、保险费、仓储费都加入其中,开办费一次性地摊入开业年度的成本等等。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是因为企业会计对财务会计和税收法律不懂造成的。所以,税务部门要进一步督促企业完善会计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清理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
  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是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的重要举措,而税法宣传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每年四月是税收宣传月,通过税法的宣传大大地提高了纳税人纳税意识,但仅凭这些还不够,宣传要做到经常性,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人结合起来,使一些新的税收政策*9时间传达给纳税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了,偷逃税的发案率也会自然降低,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税收环境。
  二、建立农副产品收购的验货制度,是杜绝企业偷税的重要途径。
  由于现行国家政策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自行填开收购凭证,并按收购金额计提进项税款,这给税务部的监控管理带来困难,从企业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开票、付款、入库、领用各链条环节上都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再加上农副产品本身固有的易腐、易损、易耗的特点,给那些不法者提供了偷税的空子。而在农副产品收购、开票、付款、入库链条环节中,最不易造假的是入库,即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产品入库,所以税务部门应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入库验货制度,由税务管理部门派人对企业收购农副产品进行验货,特别是对企业大数额的收购农副产品一定要到厂验货,并形成验货记录。这样就尽可能杜绝企业偷税形为的发生,铲除企业偷税的温床。
  三、深化纳税评估是搞好税收专项检查的重要基础。
  通过纳税评估,可以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生产经营信息,行业税负等进行比对分析,并对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如税负率偏离行业税负率太大,成本利润率太低,销售成本倒挂。在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项检查中,税源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信息,给检查人员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资料,很大程度上为专项检查指明了方向,为专项检查节约了时间,减少了盲目性。
  四、合理调配稽查力量是搞好税收专项检查的重要保障。
  稽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办案的质量和效果。这次税收专项检查,县局特抽调全县业务骨干,这些人员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具有多年的稽查经验,具有独到的稽查方法,并且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和敏锐力。对偷税案件如何查深,查透,这就要求我们的稽查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财务知识,而且必须精通电脑知识。这次专项检查,充分地运用了老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9次运用稽查查账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从专项检查的数据和结果来看,成绩是可喜的,查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五、创新稽查方法是搞好专项检查的重要手段。
  随着一些纳税人偷税手段的提高,反稽查能力的加强,稽查人员稽查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如仅从账簿、凭证和报表上去检查很难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稽查人员由单纯的查账向分析、测试、延伸调查及企业人员沟通相结合的稽查转变,运用解剖式的查账方法,去肢解存在于财务数据里的“毒瘤”.在过去,稽查人员仅仅从纳税人的销项、进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而往往忽略企业财务的关联性,如收入与成本的比较分析,负债与企业实际经营能力的比较分析,税负率的差异分析等等。稽查人员同时要运用外部信息延伸调查,侧面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性,有时需要把几种有效的稽查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提高办案质量。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