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与“账”,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这是一个经常遇到但却又从未深究过的问题,似乎两个都对,但又总有那么点别扭。到底是怎样的呢?来和会计师网小编一起回顾一段关于“帐”与“账”的会计历史:
  1940年9月1日,潘士扬先生在《帐与账》中提及,他查到辞源对“帐”的解释之三是“帐目也,详帐簿条”。而在“帐簿”条,辞源的解释是:“计簿也,古但称簿。(汉书食货志)‘多张空簿’,谓浮报帐目也,后世行政官之主计者,多登记供帐之事,故名帐簿,犹登记军仗之卤簿也,遂相沿谓日用之款目为帐。因帐字无会计之意,乃别造‘账’字代之,故俗亦作‘账簿’”。
  从辞源的措辞可见,繁体“账”字在当时属于别造字,出身不太纯正,是“俗”的用法。从当时的辞源贝部,也“找不出‘账’字的踪影,其殆中国字典没有“账”字吗?”。潘氏的意见是,用“帐”字没错:“我这篇文字的结论,就是这么一句话:我在会计养成所学得来之‘帐’字,并无错误。”在此之前,还有位黄文衮氏曾提倡用“丁长”字,以便于代表西方的丁式账,所以潘氏也在文中顺便评点一番:“今人亦曾有把‘帐目’的‘帐’字改为‘丁长’字的建议,大约也是因为帐字无会计意义,‘丁长’字之‘丁’,乃系复式簿记之总账式。不过,我国文字,的确相当复杂,不一定每个字都能在表面上表示其意义。常闻人说,‘矮’字与‘射’字,应当互相对调,因为‘委矢’才是‘射’,‘寸身’才是矮的缘故。”
  潘氏的文章引起李超凡的兴趣,觉得对这三字似有讨论之必要,1940年12月20日,李氏发表《与潘君谈帐账与丁长》,对“帐”字持否定看法,因为它既没有会计意义,也不能表示现代货币的意义,“实属非驴非马”,但对于“账”与“丁长”两字该用哪个为好,他没有明确表态:
  “查‘帐’字用于会计上在字典之注释固然不错,但其已不切实用,论者早已阐明。盖字典之注释与史料之考据,俱非在新式簿记勃兴后注释与引证,乃系证之在旧式簿记采行之时也。正如倡‘丁长’字之黄文衮氏所云‘帐字仅为旧式簿记中所可沿用,新式簿记实不合用矣’。其次,‘账’字,固然应加否认,但亦须知其有所由来,非尽如潘君之漠视。据经济史之考究,前人之制账字,乃出于商品货币期中之渔猎时期所用之皮贝作交易媒介而为决定,故有从‘贝’旁,诚非偶然也。
  至于‘丁长’字,据倡议者谓用以代‘帐’,乃谋适应记账之用,而使表示借贷平衡为合理。潘君则谓中国文字已相当复杂,无须每字均能在表面上表示其意义。固然,惟中国文字为世界进化*6,组织最有条理之字体,想已为一般人所公认,数年来,反迭见攻击者,比比皆然。显着者如北平中国文学家钱玄同先生之‘打倒方块字’之举,今之所谓前进分子倡‘中国文字拉丁化’之议。审其意,目的无非欲扫除文盲,以易易难而。余对此,因浅见未及睹此翻然大波,当不敢苟同。惟窃科学进步新陈代谢在所必然,若能按部就班,谋切实用以创文字或改革文字,余则以为合且当,如氟、氨、氖、氢、□等字之行,已早有先例,遑论‘丁长’字!
  时任广西省会计长的张心澄,在读了上述两文后,称“我亦技痒,加入谈谈”,也发表了《帐账丁长张之我见》,又引入了“张”字来使讨论复杂化,不愧为蔡元培先生门下弟子,此文充分展现张氏长于引经据典,丛横开合的学养。他首先论证了“张”与“帐”之间的假借关系,帐由张而来,“张簿因假借通用而成帐簿”,“今日会计上所用之帐字,乃从历史上来,相沿而用以至于今者也”,读来大长见识,今天的会计人,大约已无人具备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了(文中的六书指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帐字本非会计上之名词,尔雅释器云:‘帱谓之帐’,释名云:“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玉篇云:‘帷也,张也,帱也。’本是一种伸长而用于遮蔽之物,布帛类所制者,故从巾旁,我国之字,向称六书,而假借为六书之一种,即一字本非某意,假借之而为某意之用,故往往一字而有数意。古之所谓计帐,今之所谓帐簿之帐字,亦由假借而来,其本来之字,乃系“张”字。…
  字为何须假借通用?一因事实日益加增,原有之字不足用以表示其意义,又不及造新字。故借用本有之字。二因写者一时忆及某字形象,姑写入一类似之字,犹如今之排字工人觅某字不得,姑以他字代之也。三因写者或传抄者之误写,犹如今之写别字白字,相沿积非成是,亦通用此字。至于借用某字,亦必彼此有关系,犹如不能向无关系之人借款也。其关系:一因音同或相联 二因形同或相似,三因意义相通也。张字借用帐字,即在此等条件之下。张为帐之平声,音近也;只偏旁不同,形似也;至于意义相通,则因东汉以前无纸,字皆书之于竹帛,会计之数字亦然,布帛类所制为遮蔽之物曰帐,数字书于帛类上,故亦借用帐字,称张为帐。
  至于计物之数为何曰张?此乃渔猎时代所用之名词。…猎用弓箭射禽兽一次,则弓开张一次,如有十弓,则可同时张十次,故计弓之多寡,曰弓若干张。张罗取鸟兽,鸟兽投罗,则罗闭,应再张开一次,如有多罗,同时可张多次,故计罗之数,亦曰罗若干张,张罗取鱼,亦复如是。以此类推,凡物之数,多曰若干张,相沿以至于今,除称件称个外,称张者尚多。计数曰张,张簿因假借通用而成帐簿。
  又张字不但为计数之称,又有陈设供张之意,用于此义,则应读为去声曰帐。…则张读帐,亦与帐音同矣。陈设供张之数,记录于簿,曰张簿。因音同形近意义相通,借用帐字。则今日会计上所用之帐字,乃从历史上来,相沿而用以至于今者也。”
  随后,他从“考究字学”的观点分析,表达了对“账”字的否定之意,即古代以贝为货币,却没有这个字,现代以金属为货币,干吗不用金长字?如果说“账”字是从历史相沿而来的,“帐”字也是从历史相沿而来,而且字书上本来就有,还不如用“帐”字:
  “至于账字,字书未收,乃世俗所用,由张字而讹,以革新之眼光观之,及创造以应需要而言,此账字当然可以通用。惟在考究字学之老儒观之,此账字直是别字白字,应书写帐字为是。至于账从贝旁,因古以贝为货币,其说固可通,但此字不用于以贝为货币之时,在不用贝而以金属为货币之时,则从用字以合于新式簿记之例,岂不应该改为金长乎?如仍用账,则从历史相沿而来也,既从历史相沿而来,则帐字亦从历史相沿而来,一为字书所有,一为字书所无,又何如从字书之所有者之为愈耶?
  帐字讹为账,亦犹今两粤帐簿之簿字往往讹为部,谓此册籍乃登记帐目之部份,固未尝不可通,若如此说而积非成是,则簿字反为不通,与用账字而摈斥帐字同。”
  对于时人为合于丁式簿记而新创的“丁长”字,张氏也表示了反对的意见,理由是西式簿记进化后,丁式帐簿已经落伍,“丁长”字又该改用什么字;如果坚持说西方历史上有丁式簿,所以沿用此字,但考证西方簿记历史,最早也不是丁形的,也不该用此字,这是中华民国的字,与其从西洋历史用此字,还不如从本国历史用“帐”字;而且,如果强调
  “丁长”字合于新式簿记,那么旧式簿记是不是可以还用“帐”字,又会产生判断的不便:
  “丁长字合于新式簿记之用,因其用丁为偏旁,从丁形,表示丁字形之西式簿记,及借贷平衡之原理,殊不知新式簿记之中,复有新旧之别。簿记进化以来,丁形帐簿已成落伍之旧式,如分录帐用月日科目摘要总页借方贷方等栏,便于记录,已不见丁形矣。总帐用月日科目摘要分页借方贷方借或货差额等栏,亦不见丁形矣,…损益计算书用报告式者亦不见其平衡,则丁长字又应改何种形象,以求合于*7之簿已耶?倘他日簿记更有进步,则此字岂不随时与之俱变乎,如谓簿记听其进化,听其变更形式,而其最初为丁形,溯其历史,不妨永久用丁长以为表示。但余考西式簿记历史,最早尚非丁形,乃上借下贷者,若从其最早之历史,亦不应用丁长字也,此字乃中华民国之字,与其从西洋之历史而用丁长,又何如从本国之历史而用帐耶?
  又丁长字合于新式簿记,则用旧式簿记者,是否仍用帐字?若然,则用此字之时,必先辨别其为新式旧式,不便孰甚。若均用丁长字,则旧式不能代表矣。”
  他最后的结论还拿自己的姓幽了一默:
  “就上研究所得,则帐账丁长三字,以用帐字为较妥,然鄙人仍以为皆不甚妥。*4以鄙人之姓“张”字为最妥,因帐字乃久假不归,其本来面目为‘张’也。…非鄙人姓张,故主张用张字,因用之之理由甚充足,且系帐字还其本来面目也。唯相沿习用帐字已久,改用张字,反觉骇人听闻而已。”
  今人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顺手翻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新华字典,“帐”字有三个意思:①用布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帷幕;②关于银钱财物出入的记载;③债务。字典在括号中并表明,在第②和第③种意思时,也可用“账”。但有趣的是,与1940年时的辞源一样,在1980年的这本新华字典上,同样查不到简体的“账”字,也许与其繁体字“祖宗”一样,仍然属于“出身不正”而受主流字典的歧视。本文作者恰好是1980年入门会计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习见习用的好象都是“帐”字,“账”字可能还属于新华字典不认可的别字之类。可是,再找出在这一领域最权威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和《企业会计准则2006》来看,却已经都是用“账”字了。可见,仅仅二十年间,由“账”字简写而来的“账”字,不但从无到有地产生了,还在现代会计界不知不觉的“只做不说”中,从“俗”地位开始,“积非成是”地取代“帐”字,占据了“正统”地位,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颇为有趣。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