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财务报表?对于外行人来说,尤其是企业的老板,如果看不懂自己公司的财报,是件相当可怕的事,因为财务报表就是企业经营的一张睛雨表,也是企业的脉博,企业经营的好坏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所以老板要知道关健点、知道企业中哪出了问题,哪是应重点关注的地方,避免在企业经营中犯错误。
  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了解财务报表的编辑秘籍,揭开财务报表的神秘面纱。
 
  一、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1、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2、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3、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4、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二、财务人员如何看透三张报表
  现金流量表:给企业验验血
  老板一般是不关心利润的,他就盯住银行账户上的那点钱,以及想想有没有钱还债别让债主上门,有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别让员工讨薪,有没有钱购买生产资料,要不要再借点钱等等。他干完赚钱、花钱的事情,再辛苦会计人员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进行归类,然后就有了这张透视企业“血液”的现金流量表。 假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负现金流,如果企业利润表还有赢利的话,就可以看出应收账款里面可能有水分了。
  利润表:老板不爱看也要看
  老板一般是不看利润表的,因为他可能看到表上有不少净利润,可是账上钱却没了,所以老板一般是看账上有多少钱,但为什么还要有利润表的存在呢?我想,其实根本的原因不是计量企业赚了多少钱,而是为了计量所得税的需要而存在的,所以企业的净利润一般是按照老板想交多少税而定的。
  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完美平衡
  资产负债表就是判断你的资产中有多少真正是你自己的,有多少是通过负债转化而来的。你看资产负债表的左边,看到的全是资产,这是根本,是可以用的资源;你再看它的右边,是为了解释左边而存在的,说明左边资产的来源。就像万物有根有源一样,左边和右边是对称平衡的,所以资产负债表也可称为资金平衡表。
 
  三、做财务报表的技巧: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 “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各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把基本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学会了。
 
  四、财务报表编辑的基础要求
  1、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2、报表项目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3、根据重要性原则;
  4、收入和费用项目不能相互抵消;
  5、至少提供两年的报表数据;
  6、在报表显着位置披露有关内容;
  7、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告;
 
  五、财务报表编辑应遵循的原则
  1、持续经营原则;
  2、公允列报原则;
  3、全责发生制原则;
  4、信息列报的一致性原则;
  5、重要性原则;
  6、抵消原则;
  7、信息列报的可比性原则;
  8、财务报表表首列报要求;
  9、报告期间。
 
  六、财务报表编辑的注意事项
  1、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2、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3、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4、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注意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