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软、亚马逊等一批跨国企业进驻并探索创新经营模式,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改革高地,自贸区应在税收监管模式上进行更多改革和探索,为日后国内税收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参考。
  曾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的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近日在一场关于自贸区的论坛上表示,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内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一改以往通过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的做法,以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放开,以简政放权,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和跨境资本流动有序放开等一系列措施为全国提供制度样本。
  在税收方面,业内人士亦普遍认为自贸区不应成为税收政策洼地,否则会对日后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增加难度。制度探索应着眼于形成与新兴业态相匹配的税收安排。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以及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
  自贸区涌现的新型服务业态也对传统的税收监管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德勤中国华东区税务主管合伙人郭心洁认为,在倡导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自贸区内企业的创新经营有可能会突破传统经营思路,这对纳税主体和税务征管部门都产生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建议企业可以考虑就自己预想的经营模式与政府提前沟通,以减少未来税务方面的不确定性,税务征管部门也宜采取开放态度。
  此外,自贸区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的放开也对税收征管提出新的要求。德勤税务技术中心华东区总监朱正萃表示,传统上税务机关偏于注重发票流和现金流的严格匹配,这与现有金融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可能形成潜在冲突。在自贸区跨境交易资金灵活管理的情况下,资金如果汇总到集团运营中心下统一进行收付,这就要求税务征管部门对传统的监管思路做出调整。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亦希望当前“营改增”试点尽快向更多服务行业推进,确保增值税征收链条的完整性,避免税制改革不彻底出现行业之间无法“一碗水端平”的现象。
  “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工精细,而且有多环节合作,把现有的‘营改增’试点向更多的行业推广,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对于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的开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正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