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9日下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今明两年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努力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财税改革是当前经济改革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破解,几乎都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比如,经济结构失衡、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依赖严重、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收入鸿沟的缩减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财税方面的助力和创新。所以,财税改革不仅事关财税体制本身,而且对中国经济改革具有全局意义。
  财税改革需要完成“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六项任务,实现“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稳固财政、阳光财政、效率财政”五大目标。其中每一项改革任务都牵扯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公众)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是硬碰硬的改革。譬如———
  税制改革。大方向是简税种、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具体而言,改革税制的中期目标是降低间接税比重、扩大直接税比重。目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要收入,政府直接参与商品分配;未来税制改革取向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资源配置效率*5化,只有从租金、利润、工资等要素所得计征课税,才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要完成这个转变,必须对现有税制“动大手术”。
  透明预算。这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一步。“财政资金怎么收,怎么花”,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透明预算的主要意图是让人民监督政府,人民看得见的政府才能节俭和高效使用财政资金,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作用才会产生社会福利*5化。但透明预算势必会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随意性形成巨大牵制,难免遇到政府部门利益抵抗。
  明确事权。地方政府事多钱少,就会到处找钱。“土地财政”就是鲜明的例子。去年全国多省份土地出让金飙涨远超税收增幅,北京、上海等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均在预算的200%以上。由于担心政策有变,最近地方政府加紧卖地套现。2014年的首月地价再攀高峰。1月份,一线城市土地单价首次超过1万元/平方米,同比暴涨253%。而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5的推手,1月一线城市政府卖地收入819亿元。
  要改变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问题,就要扩大地方税并适当下放地方税权,改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提高增值税收入地方分成比例,将消费税改造成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并适度赋予地方发债权,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更为完善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让地方政府有比较稳定的税收来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它们对土地财政的痴迷,吸引他们将更多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激发社会力量创富活力上来,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实现这一点,中央和地方自然少不了有一番博弈。
  总之,财税改革确实硬骨头不少,但再硬也要啃下去。财税改革不突破,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就会处处受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