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的渐次落地,业界已开始考量各项政策落地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同时设计出一些预案来。
  在昨日的上海人代会自贸区专题审议发言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建安就整理了可能会产生的8个方面瓶颈:
  一是时间上的约束。尽管我们过去十年研究的积累,但现在发现运转以后,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有些还没有落地。我觉得时间上非常非常紧,可能这是一个*5的瓶颈。
  二是规模比较小。当然世界上也有自贸区规模比我们更小的,但它们目标比较单一,譬如目标自由化。但我们这个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是多重的,既要有贸易,又要有金融,又要有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这种多重的目标导致了现有的规模太小。
  三是自贸试验区离岸性质的弊端。离岸导致区内、区外差异非常非常大。会引起各种投机性行为,譬如说套利行为,一旦这个政策启动以后,监管不力会有很严重的问题。
  四是产业联动可能将来会成为一个瓶颈,特别自贸试验区启动以后那些没有太多投资目的,没有明确经营方式的企业大量进入,现在有3600多家。我去过自贸试验区两次,有很多企业反映自贸试验区地产价格翻了至少四倍,假如说不控制后续制造业企业根本没有办法经营。
  五是跟离岸性质相关的金融风险。我们现在有两本账,但金融渗透性比离岸贸易来得更加严密,所以由此产生的风险,我觉得不是光通过分账进行核算管理能够解决的。
  六是投资管理制度。我们也很认真学习了负面清单,但我觉得,负面清单有两大问题:一是负面清单太复杂,涉及禁止投资的领域太多。二是负面清单行业的分类没有,我们特有的国民经济分类人家不大理解,还是缺乏一定透明度。
  七是自贸试验区强调制度创新,对税收的考虑比较少。我们跟世界上其他一些自贸区相比,现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缺失。对投资者、顶级人才来讲,他们进入自贸区工作的吸引力相对比较少。
  八是区域竞争加剧。我们强调的是制度创新,但从别的省市地区来看,这是中央给了我们一些政策优惠,使得自贸试验区能够得以运行。别的省市认为这还是政策红利,这可能会引发地区之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