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通过解读这些报表,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债务状况、偿债能力及经营风险程度的高低。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盈利能力及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企业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及影响企业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主要因素。
谋划企业未来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评定和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或投资方向;调整和制定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政策、融资政策和利润分配政策。
评估企业投资价值——投资者根据企业披露和公布的财务报告,确定企业股票(权)和债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银行根据企业披露和公布的财务报告,决定是否批准或提早终止企业的贷款申请。
一、解读报表应关注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
在解读“资产负债表”时,应关注其“资产质量”、“流动性”和“适度负债”等。
1.资产质量
“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仅是在一定时点上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要注重其市场价值,关注资产的质量。
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是相一致的,我们应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别标准,去衡量该企业资产的好坏。除“固定资产”外,还要分析评价“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
“应收账款”应着重对其进行“账龄分析”,关注其中是否有不可实现的债权以及事实的坏账或可能的坏账占应收款项的比重。还应关注“坏账准备”是否足额计提,主要债务人是否是关联方,有否利用往来虚增收入、虚列资产。
“存货”应关注其明细结构在前后两个会计期间的变化,其总额是否在一个适当的量上,品种结构、质量是否与业务相切合,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是否合理,计价方法是否符合“一致性”原则。
“长期投资”应关注投资项目是否正常运作,有否不可挽回的投资损失,“跌价准备”是否足额计提。
“无形资产”应关注其内容和质量,特别是获得无形资产的合法性、入账价值的真实性、摊销的合理性以及“跌价准备”是否足额计提。
这些信息不完全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附注并结合其他报表进行分析。实际上,企业还可能拥有许多更有价值的资产,如良好的管理和声誉、优秀的员工等,这些都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需要在表外寻觅。
2.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与难易程度。企业在关注资产的流动性时,应该注意分析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否适当。此外,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称之为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在未来12个月,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小于必须支付的流动负债。所以,一个运转正常的企业偿还能力强的企业)其流动比率至少为1.
3.适度负债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利用负债被称为“财务杠杆”,企业的债务越多,“财务杠杆”的程度越高。正因为“财务杠杆”在提高了股东潜在回报的同时,也加大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借款越多还款的压力就越大,风险就越高),所以,企业必须关注其借贷的适度性,分析当期银行借款、应付款项是否异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有否不正常地延长等。
企业还应关注资产负债表外的融资。例如:设备出租和租赁等许多日常交易,事实上都是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形式。企业应通过不同时期的报表分析,检查对外担保贷款的规模是在扩展还是在减少,因为对外担保越多,连带风险就越大。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在解读“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应关注两点:公认的会计原则,收益质量的甄别与评价。
1.公认的会计原则
按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利润表,仅在业务发生时列示销售收入,而不是在现金流入时列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满足4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如果收入不能可靠地计量,便不能对其确认;如果为获取该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不能可靠地计量,也不能确认相应的收入。
如安然公司用多种方法使很少的收入变成非常多的收益。其收入膨胀术就是将全部交易额报告为收益。因此,企业在解读“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首先要警惕像安然公司这种“收入膨胀术”。
费用在利润表中是按照配比原则确认的。首先确定销售收入,然后将收入与有关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相配比。企业在解读“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必须考察该企业在转成本时是否存在“高留低转”的现象,是否将期间费用资本化,按会计准NU应计提的各项“准备金”是否足额计提。
2.收益质量的甄别与评价
收益质量是指收益作为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指示器的指示程度。不同的会计政策会有不同的会计收益。一般来说,保守的会计政策下的收益质量会比激进的会计政策下的高。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所增加收益不属于高质量的收益。因此,应先对表现当期盈利能力的会计质量进行分析。再分析产品结构与收益相关度,关注收支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及收益构成的稳定性。通过分析,揭示企业核心经营盈利能力的变化。评价时,不要单看每股收益多少,而要着重看其利润构成,是主营企业的净利润贡献多,还是非经常性收益提高了每股收益。此外,还应仔细检查是否存在预示企业当期核心盈利能力不能持续的危险信号。
除了要关注该企业利润的形式外,还应关注其现金流量,这关系到公司财务状况尚好还是处于危机状态。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小于当期利润额,则表明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低,当期利润是靠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收益形成的。
对于毛利率与上年同期比较或与同行业比较发生的高低变化以及销售利润率、综合费用水平的升降变化是否符合常规,也应列入加以关注,以准确判定自己的位置。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分为3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解读“现金流量表”时,我们对3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都应予以充分的关注。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实际业务运作中,现金流入与流出不可能一致,而如何调节这种失衡并尽可能维持其均衡,这是公司理财的难点所在,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理由。
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常出现账面有利润,但却资金匮乏,这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入是否足以满足日常现金流出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温度计”。一旦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了负数,通常说明该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入不敷出”,那是一个十分可怕的信号。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通过“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可了解到该企业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收益,并得出其产出的效果。在分析时应关注企业是否在取得主营业务利润的同时开展资本经营,并取得了非经营性收益,以增加现金的净流入。还应关注,该企业有否将大量借款用于投资效率不高的项目。还须分析该投资项目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关联度,是否为了拉长企业生产经营的链条去投资。最后还需分析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与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投资活动流出的资金一般金额较大,影响持续期间长,其合理运用是关乎企业能否在未来获得丰厚投资回报、增加现金净流量的关键。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的能力。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筹得了现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债款时要流出现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并有现金,但如果现金预算不实,现金调度不灵,仍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所以,应该通过分析企业贷款和发行债券的规模是否适中,资金使用效率是否*5化,来评价该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高低。
一般来说,企业通过操纵主营业务的收现比率来调节现金流量的难度比较大,通过债权债务管理策略的变动来影响现金流量的大小却效容易。例如:较多地使用库存、减少采购;与债权人谈判,延后支付应付款;与债务人谈判,通过某些优惠条件提前收回应收款。从持续经营的角度上考滤,现金最重要的并不是“存量”而是“流量”。企业价值由其每年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代表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5化—定程度上就是现金流量的*5化。
(四)股东权益变动表
股东权益非小事。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变化,不仅仅是其地位的提高,其格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股东权益变动表,主要按照股东权益的组成项目列示,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新公司法已取消该项目)、未分配利润。而新的股东权益变动表,则是根据股东权益变动的性质,分别按照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股东投入资本和向股东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等情况分别填列。
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股东权益本年年初余额的影响,目前主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很容易被投资者忽略。新的股东权益变动表则直接将上述两项列示,使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一目了然。
二、分析和评价财务报表
分析报表的依据: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用当年数据与历年的业绩比、与预算和计划比、与同行的水平比。分析报表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因素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由于公司规模及经营性质的不同,直接比较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几乎不可能,即使是比较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点上的财务报表也较困难。为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评价,只能采用某种方法使财务报表标准化。对一些报表的项目,通过把不可比较的绝对数额变为可比较的相对数值,从所占比重的角度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对比来测量其中的变化。即“资产负债表”用资产的百分比表示所有的项目:“利润表”用销售的百分比来表示所有的项目。转换后的财务报表叫“同比报表”。
以下以某公司2004年与2005年报表为例说明:
从表1看,两年资产结构有如表1变化:
(一)“现金”2005年较2004年增加了5万元,但由于资产总额的增加使其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变。
(二)“应收账款”2005年较2004年增加了101万元,绝对数额几乎翻一翻,但其所占资产比重仅增加5.63个百分点。
(三)“存货”2005年较2004年增加114万元,但所占资产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04个百分点。
(四)“流动负债”2005年较2004年绝对额翻一番,其所占资产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50个百分点。其增加幅度大于当年流动资产比重增加的幅度。
(五)从绝对数看:2005年“所有者权益”总额713万元较上年同期683万元增加了30万元(当年净利润转入),但由于资产总额的变化(当年增加了200万元)致使“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从66.30%却下降到59.42%,也就是说2005年的“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上升了8.88个百分点。
表2告诉我们:
(一)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销售成本占了93.6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20元,也就是说该公司2005年的毛利率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承担了营业费用3.07元,也就是说当年营业费用水平为3.07%,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12个百分点。说明当年营业费用开支的数额较上年多。
(三)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承担管理费用1.53元,也就是说管理费用水平为1.5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07个百分点。
(四)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承担财务费用0.88元,也就是说当年管理费用水平为0.88%,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五)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承担其他收支净额(亏损)0.46元,较上年同期多亏损0.19元。
(六)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只有利润0.3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9元。说明盈利能力较上年有所下降。
(七)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支付所得税0.1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3元。说明了企业纳税所得额减小,缴纳所得税也相应减小。
(八)2005年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最后剩下的税后利润只有0.2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6元。说明当年该公司资本(权益)利润率有所下降。
如果以上报表列示的不是同一个公司不同时点的报表,而是不同公司(或是竞争对手)的报表,就可以从“同比报表”对比出各个项目不同的差异,更好地分析和评价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现金流量表中3类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情况可分析出现金管理的重点,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评价中,还应关注企业所处不同的阶段。因为,企业的每个生命周期都会有其不同的发展态势。
在解读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必须用全面、动态、立体的观点去分析和评价,弄清报表资料的来源及其局限,力求做到对财务信息的过滤。分析中还应做到5个相结合:即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货币信息分析与非货币信息分析相结合。把握好两个维度:时间维度(趋势分析)与空间维度(行业比较分析),注意多种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
在线会计实务试题,每天
免费直播上课,更多
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详解会计人必看知识!如何做会计报表财会专家解读: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