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和会计的区别:1、工作的性质不同;2、职责不同;3、考核内容不同;4、工作内容不同;5、背景不同;6、性质范围不同;7、核算基础单位不同;8、处理方法不同。
统计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工作的性质不同:
会计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
统计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职责不同:
会计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统计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考核内容不同:
会计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工作内容不同:
会计主要制定、修改关于权限和职能责任的组织结构,建立双轨的、相互的、纵向及横向的信息交流系统。预测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出人员投入计划,并对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计划做出预先设想。
人员的配备和使用:即按照工作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录用、调配、考核、奖惩、安置等。帮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进行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统计主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好工作人员的工资定级、升级和各种保险福利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工作情况和程序进行总结、评价,以便改进管理工作。
背景不同:
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事部的内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业自身的特色,
统计在税收规范上,采取了和税法更为趋同的计量规则,大大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在利税影响因素方面,相对于人力资源也有了具体的改进。
性质范围不同:
会计:一般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统计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核算基础单位不同:
核算基础不同,会计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而统计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应按年计算,分月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工资”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
统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