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经济学分支学科)
所谓金融经济学,它就是一门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虽然,金融资源(也称金融工具)的形态有多种多样,有货币债券股票,也有它们的衍生产品,它们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也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们拥有它们不再是像经济学原理所描述的那样是为了想从使用这些“商品”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而是希望通过它们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能够直接提高自身物质购买力的“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Financial economics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广义的金融经济学包括资本市场理论公司财务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内容,如数理金融学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
而狭义的金融经济学则着重讨论金融市场的均衡建立机制,其核心是资产定价。
金融经济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有:偏好原理优化原理无套利原理市场均衡原理。这些都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设的基础上。
金融经济学分类
传统金融理论
传统金融理论对经济主体的偏好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状况都有着严格约束的假设。这些严格的约束导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框架,即经济主体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主要依据资产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
由这个理论框架所直接推导出来的理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资产组合选择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论(the 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现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马克维茨(M·Markowitz)最先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了探索。
套利定价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出了在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收益(资产定价)的决定机制。但是,该模型基于众多的假定,其中一些假设与现实不甚吻合,并且一些经验结果与模型相悖。这就促使人们去建立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
斯蒂芬·偌斯(Stephen·A·Ross)于197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资产均衡理论。这就是金融经济学的第二种研究方式,被称为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
公司融资结构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三个方面的文献集中于讨论公司的融资结构问题(The Financial Structure)。
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MM定理),标志着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形成。
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四个方面的发展就是关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的研究。
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正式被引入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研究,标志着现代金融经济学进入了——个最新的发展阶段,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