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
  资产或资产组合采用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
  包括以下四类:
  (1)信贷资产证券化,即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重新组合、打包,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并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2)实体资产证券化
  (3)证券资产证券化
  (4)现金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根据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两大类。前者基础资产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后者基础资产是除房地产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信贷资产。
  ·从资产质量看,可分为不良贷款(次级贷款)证券化和优良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形成阶段看,可分为存量贷款证券化和增量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会计核算方式看,可分为表内贷款证券化和表外贷款证券化。
  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有助于:
  (1)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2)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可以改善资本状况,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3)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产品,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
  (4)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