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应当能够确保正确的风险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毫无疑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随时更新风险信息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极为复杂,具有多向交互式、智能化的特点,需要能够及时、广泛地采集所需要的各种风险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海量处理,以辅助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决策。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重视数据的来源、流程和时效,需要良好的IT构架和技术支持,并且需要明确的、基于具体业务的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与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从很多来源收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除非采用大规模的自动化处理技术,否则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是无法想象的。需要收集的风险信息/数据通常分为:
(1)内部数据,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
(2)外部数据,是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限于当前国内数据供应商的专业实力,很多数据需要商业银行自行采集、评估或用其他数据来替代。
多种有价值的风险数据/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分类汇总之后成为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要件之一,如果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了相当完善的数据仓库,就已经在风险管理的竞赛中领先一步了。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些数据是静态的,有些则是动态的,系统不能制约数据的特性。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主要分为:
(1)中间计量数据,是通过风险模型计量后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的风险管理业务目标所共享。中间数据在不同风险管理领域的一致应用,是商业银行最终实现准确经济资本计量的关键所在。
(2)组合结果数据,是基于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所产生的组合计量结果,也称为具有风险管理目标的综合数据,不仅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便于解读的信息,而且为业务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在风险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除非风险管理人员具有数据/信息修正的能力和权力,否则所有涉及数据/信息准确性的问题都应当被认真地返回到源头去处理,以便相同的问题在将来不会重复出现。这种做法强化了信息源头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实现远程登录,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有相关的风险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1)真正实现风险数据的全行集中管理、一致调用;
(2)不需要每个终端都安装风险管理软件,有助于*5限度地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保护知识产权和系统安全。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无形资产”,必须设置严格的安全保障,确保系统能够长期、不间断地运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
(l)针对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等,设置不同的登录级别;
(2)为每个系统用户设置独特的识别标志,并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或磁卡;
(3)对每次系统登录或使用提供详细记录,以便为意外事件提供证据;
(4)设置严格的网络安全/加密系统,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5)随时进行数据信息备份和存档,定期进行检测并形成文件记录;
(6)设置灾难恢复以及应急操作程序;
(7)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发生技术困难时,仍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