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组合管理概述证券组合的含义和类型
1.含义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证券组合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有价证券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股票及存款单等。
2.类型
(1)避税型证券组合通常投资于免税债券。
(2)收入型证券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5化。
(3)增长型证券组合以资本升值(即未来价格上涨带来的价差收益)为目标。投资于此类证券组合的投资者往往愿意通过延迟获得基本收益来求得未来收益的增长。
这类投资者很少会购买分红的普通股,投资风险较大。
(4)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证券组合试图在基本收入与资本增长之间达到某种均衡,因此也称为均衡组合。
(5)货币市场型证券组合是由各种货币市场工具构成的,如国库券、高信用等级的商业票据等,安全性很强。
(6)国际型证券组合投资于海外不同国家,是组合管理的时代潮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证券组合的业绩总体上强于只在本土投资的证券组合的业绩。
(7)指数化型证券组合模拟某种市场指数。根据模拟指数的不同,指数化型证券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模拟内涵广大的市场指数;另一类是模拟某种专业化的指数,如道-琼斯公用事业指数。
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1.意义
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多种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以达到在一定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投资风险最小化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投资收益*5化的目标,避免投资过程的随意性。
2.特点
(1)投资的分散性。
(2)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
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1.方法
(1)被动管理方法。
(2)主动管理方法。
2.步骤
(1)确定证券投资政策。
(2)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3)构建证券投资组合。
(4)投资组合的修正。
(5)投资组合业绩的评估。
现代证券组合管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1952年,哈理?马柯威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
2.发展
1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单因素模型”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多因素模型”,希望对实际有更精确的近似。这一简化形式使得将证券组合理论应用于实际市场成为可能。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软件的成套化和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威廉?夏普、约翰?林特耐(John Linter)和简?摩辛(Jan Mossin)三人分别于1964年、1965年和1966年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一模型在金融领域盛行十多年。1976年,理查德?罗尔对这一模型提出了批评,认为该模型永远无法用事实来检验。
史蒂夫?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套利定价理论(APT)。这一理论认为,只要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能通过套利获得收益,那么期望收益率一定与风险相联系。这一理论只需要较少的假定。罗尔和罗斯在1984年认为这一理论至少在原则上是可以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