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交易》科目第十章第五节“结算风险与防范”的知识点,请考生们查看!
 
  一、证券交易结算风险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
  证券结算风险是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在组织结算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2.种类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包括买方不能履行资金交收义务的风险,或卖方不能履行证券交收义务的风险。
  信用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本金风险”和“价差风险”(价差风险也称“重置风险”)。前者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付出证券但收不到对应款项,或者付出款项但收不到对应证券的风险。后者是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采取处置措施时价格发生不利变化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在面临资金或证券交收违约时,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需要垫付资金或证券给守约方。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后果将十分严重,很可能导致证券登记结算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证券市场被迫闭市。此外,由于守约方无法收到原先预期能收到的款项或证券,因此也极易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其他金融市场。
  (3)操作风险。其是指由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硬件、软件和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管理效率低下致使结算业务中断、延误和发生偏差而引起的风险。
  (4)法律风险。其是指因为法律法规不透明、不明确或法规适用不当,导致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
  (5)结算银行风险。结算银行破产、倒闭时,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存放在结算银行的存款将面临无法足额收回的风险。
 
  二、证券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1.世界各国采用的防范结算风险措施
  世界各国采用了许多措施来管理和防范结算风险,主要包括:
  (1)采用事前防范措施,强化结算参与人的资格管理。
  (2)在共同对手方制度下,通过货银对付交收机制来防范本金风险,保证证券和资金的所有权同时进行实质性交收,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采取盯市制度、收取担保品来防范价差风险。
  (4)建立结算互保金和其他财务资源,防范流动性风险。
  (5)妥善选择结算银行,防范结算银行风险。
  (6)加强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内部管理,完善证券登记结算系统软、硬件设施,防止操作风险。
  (7)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健全的业务规则体系,减少结算行为和结算关系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防范法律风险。
  (8)提高快速处置风险的能力,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2.我国的结算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交收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明确了有关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结算风险管理体系。
  (1)事前防范措施。对于结算参与人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办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措施:
  1)要求建立结算参与人制度,设立结算参与人资格门槛。
  2)建立结算参与人风险评估体系。
  3)对于持续或重大交收违约的结算参与人,限制其净买入额,或暂停、终止办理其部分、全部结算业务。
  (2)本金风险的防范。针对本金风险,《办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需引入货银对付机制。
  (3)价差风险的防范。《办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要求高风险参与人提供交收履约担保。另外,当结算参与人资金交收违约且其当日买入暂不交付的证券不足以弥补违约交收资金时,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扣划其自营证券,或要求其提供担保;结算参与人在规定期限仍无法偿还资金的,可以通过变卖相关暂不交付的证券、担保品等予以弥补;处置所得不足的,可以向违约结算参与人追索;在规定期限内无法追回的,可用结算互保金弥补。
  (4)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5)其他风险的防范。
 
  高顿网校赠言: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