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牛市进入“亢奋”状态,温和的调控难以轻易制伏“疯牛”,人们需要提防“疯牛”倒逼监管层痛下狠手,如果未来数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监管层有可能痛下狠手,从而出现“像样调整”。而面对杠杆上的牛市,投资者最需要提防的“大杀器”是针对股票配资业务的“去杠杆”。需要提醒的是,调整并不改变牛市,适时的调整能让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长远。但是,不要低估大波动的杀伤性,所以,跟踪资金和筹码边际上的平衡关系尤为重要。
  历史给我们智慧。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当前阶段一起重新回顾了1996年风云激荡的牛市以及其后证监会的“12道金牌”,重温市场从低谷到高潮、随后在政策变脸下从高潮再次落入低谷的那段历史。
  一、历史也许会相似演绎?“12道金牌”和“小尖顶”
  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鉴。2015年的年度策略《大决战》中我们曾经提到:2015年,改革大潮涌动,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此次释放“制度弹性”的反应,类似1996-2001年经济低迷期的财富再配置型牛市。两轮行情均有如下几个显着特征:(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创新;(2)存量社会财富向股市配置;(3)政府“做大资本市场蛋糕”的意愿类似。
  当前牛市进入“亢奋”状态,温和的调控难以轻易制伏“疯牛”
  1996年到2001年的牛市节奏是三大阶段“牛市—盘整市—牛市”。其中,值得我们当前市场借鉴经验和教训的是1996年的那一段“疯牛”,即大盘指数从1996年初的512点上涨,虽然10月开始遭遇调控但不改疯牛,直涨到12月初的1258点,最终在“12道金牌”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下,行情短期暴跌20%以上。之后,继续上涨到1997年5月初的1510点。
  我们4月初的策略报告即认为此轮牛市开始处于*9阶段的“*6潮”,我们给出*6潮的演绎将呈现“大尖顶”和“小尖顶”两种情形,两种情景假设分别在于前者是“政策对于疯牛风险不知不觉并且不断火上浇油”;而第二种情景的假设是“政策调控后知后觉但是循序渐进不断加大力度”。近期,如期发生的是,A股市场的乐观情绪继续强化,杠杆上的牛市已经亢奋,融资融券余额突破1.75万亿,股票账户数达到2.01亿户,交易账户占比创历史新高。
  面对疯牛行情和糟糕的经济,政策调控略显滞后且是温和出手,显然较难轻易压制行情。但是,随着调控逐渐加力,二季度行情出现“小尖顶”的概率大增,行情向着我们预测的*6潮的第二种情形演绎。因此,*7策略《沸腾岁月The Go-Go Years》发出这样的提醒,目前的“疯牛”阶段,可能重演当年的政策调控“12道金牌”才能让牛市慢下来的那一幕,提防5月中下旬的风险时点。
  当前“牛”已疯,依靠“风险提示”的舆论调节或者分流增量资金或者温和加大股票融资节奏等等,短期可能难以阻挡市场上涨的步伐,但要提防政策的累积效应或者“大杀器”。“疯牛”阶段市场的亢奋情绪有很强的惯性,新入市的投资者更相信“牛市中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买入的机会”。因此,面对蜂拥而至的增量资金,监管层后知直觉、循序渐进的手段很难轻易让“疯牛”休息。中登*7公布的统计情况显示,上一季度新增股票账户增加4.3倍,达到795万户,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占比近62%;55岁以上人群占约5%;90%以上账户持股市值低于50万元人民币,散户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80%以上,换手率超过100%。
  提防“疯牛”倒逼监管层痛下狠手
  如果未来数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监管层有可能痛下狠手,从而出现“像样调整”。截止上周末,政策信号已出现并逐渐加力,包括:
  (1)证监会要求券商“两融”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
  (2)放行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和港股,引导A股资金向港股、新三板市场分流;
  (3)QDII2启动,允许个人投资者可接获得QDII额度,自行决定投资海外;
  (4)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新股从每月一批改为每月两批;
  (5)加大并购重组融资力度,将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从25%扩大至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而从本周所公开渠道获得的信号继续增加;
  (6)证监会提示炒股风险。中国证监会在网站发布关于新投资者激增、全民炒股风险的问答:提醒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要做足功课、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7)券商风控趋严,27日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调低1032只个股担保折算率,其中,包括涨幅过大的“中字头”央企行情的龙头股中国北车(601299,股吧)、中国南车(601766,股吧)和中国铁建等658只个股的担保折算率调整为0。后续其他券商也可能跟进;
  (8)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各种来自所谓“权威渠道”的关于调控手段的“小道消息”。
  面对杠杆上的牛市,投资者最需要提防的“大杀器”是针对股票配资业务的“去杠杆”。如果未来数周在“保增长”、推进债务置换的背景,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难免连最后的“洼地”即金融地产等为代表的高分红大盘股也实现补涨,那么,行情将呈现全面泡沫化,从而,随时有可能出现监管层出现针对券商“两融”及银行、信托等对股市配资业务的联合行动,比如,一行三会联合行动压缩融资杠杆,那么,上证综指很可能出现“小尖顶”式的“像样调整”,至少10%以上的大波动。
  需要提醒的是,调整并不改变牛市,适时的调整能让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长远。但是,不要低估大波动的杀伤性,所以,跟踪资金和筹码边际上的平衡关系尤为重要。
  历史给我们智慧。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当前阶段一起重新回顾了1996年风云激荡的牛市以及其后证监会的“12道金牌”,重温市场从低谷到高潮、随后在政策变脸下从高潮再次落入低谷的那段历史。
  二、1996年市场回顾
  1996年中国股市再迎牛市,全年上证综指从550点一路上行到1258点。年末大盘在管理层的轮番打压下暴跌,回落到917点,全年上涨65%。
  宏观经济和流动性
  1996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调整期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GDP同比增速放缓至10%,通胀率大幅下降。经济整体仍处于衰退周期,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央行继续施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需求不足,市场流动性环境呈现衰退性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减速,货币剩余增加。
  管理层态度
  国家有利用资本市场支援国企的客观需要,但年末为了防范风险开始“挤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