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股市政策的“四大谎言”在网上炒作,一些说法既不是政策原文,也不是政府官员的正式表态,甚至有的连出处都找不到;但是,这些经过伪装的“质疑谎言的谎言”,却大肆传播着。我们认为,这些人为制造的“假质疑”破坏了正常的传播秩序,并且损害正常的股市运行环境,应当予以查处。
在此,本报对所谓“四大谎言”的来龙去脉进行剖析,还原真相,以正视听。
“IPO半年内不重启”纯属捏造
近日,网上有传言说,“IPO半年内不重启”是2015年中国股市的一大谎言。记者就此查阅了中国证监会网站,并没有涉及“IPO半年内不重启”的官方说法;并在各大知名报刊和网站查阅,同样没看到这一消息。倒是在“股吧”中看到了这个说法。可见,所谓“IPO半年内不重启”并非官方说法,纯属捏造的谣言。
今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股市发生异常波动。证监会等部门为了维护市场稳定,推出了一系列维稳措施,其中,暂停IPO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但并预告重启时间。11月6日,证监会宣布重启IPO,并将进一步优化发行制度。
不知从何时起,“股吧”里就传出“IPO半年内不重启”是2015年中国股市一大谎言的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记者在搜索查阅中发现,网上有一条2013年11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专家称中国半年内不会重启IPO》的消息,不知是不是好事者将其误传。追溯可以发现,2013年11月份的这个“专家预言”最终确实没有兑现。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人借助互联网上的隐秘角落,随便发布不实信息,有的纯属捕风捉影,有的是对政策措施进行曲解,有的甚至编造谣言、煽动过激情绪。这些都对正常的股市运行造成干扰。因为,资本市场是基于信息发现和价格形成的市场,违反真实客观原则的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将严重干扰投资者的决策判断,会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侵蚀市场运行的基础,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会对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著名歌手那英曾经唱道,“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然而,如果网络传播秩序混乱,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有一双识别虚假信息的慧眼,不仅成本很高,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一方面,投资者要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提高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查处造谣传谣的力度。也要提高新媒体、类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责任感和守法意识,防止信息传播过程中对相关信息的简化加工和断章取义。
“4500点以下券商自营盘不减持”并未取消
11月下旬,证监会下发《关于取消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每天净买入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于是,很多人指责说,7月4日21家券商作出的“4500点以下自营股票盘不减持”承诺被取消了。其实,这是误读。事实上,21家券商联合公告“4500点以下不减持”,并不是证监会的规定,而是21家券商的自愿承诺;并且,其与“每天自营净买入”规定是两回事。
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召开会议做出四项决定,其中之一是:“上证指数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
11月24日下午,网络上出现了证监会向各监管局发布的《通知》:“2015年7月9日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运行,我会印发《关于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同做好维护证券市场稳定运行工作的通知》,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维护市场稳定作出了部署。鉴于目前市场已经逐步企稳,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我调节作用,恢复证券经营机构常规监管,现决定取消《维稳通知》第四条关于‘保持股票每天自营净买入’的要求。”11月27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证监会日前下发了《通知》。
对此,国泰君安最早做出表态,仍将继续履行不减持承诺。
国泰君安证券高管人员说,监管要求与公司自主承诺是两码事。监管机构推出这一举措后,国泰君安证券仍将继续履行21家券商联合公告中“上证指数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的承诺。据了解,业内同行也一致认同,这一联合公告是证券公司自发做出的承诺,对股票市场平稳渡过异常波动时期发挥了正面作用,未来将继续履行承诺,积极进行自营股票交易,股票自营规模不会低于7月3日余额,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师荀玉根表示,证监会的《通知》与“4500点以下不减持”是两回事。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联合公告》各条款,是券商针对当时股市大跌的自发承诺,与证监会的《维稳通知》有别,暂时没有变化。
实际上,券商自营盘“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是有前提的:一是上证指数在4500点以下;二是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显然,券商自营余额超出7月3日的部分,不在不减持承诺范围之内,是可以卖出的。同时还需指出,这项承诺只是与大盘点位挂钩,而没有与执行时间挂钩。即便券商减持,只要保证自营余额不低于7月3日余额就可以。
专家指出,“自营净买入”和“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确是两回事。净买入是主动性买盘与主动性卖盘之差,取消“保持股票每天自营净买入”的约束,意味着券商可以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买入或卖出,对自营股票调仓换股。而“单日净买入”与“单日净卖出”,均不可以逾越“上证指数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的承诺。
“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其实只是一家之言
今年的股市颇不平静,仅以上证指数为例,6月12日攀上过5178.19点的高峰,8月26日也下过2850.71点的谷底,振幅超过80%。期间,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不断创出新高:有在3000多点沉着入市的,也有在5000点冲动奔来的,投资者的心态随着盈亏状况一波三折。于是,各种情绪在网络间宣泄,其中就有一条,指责“人民日报称4000点才是牛市开端”诱骗散户入市。
然而,当《证券日报》记者以“人民日报”和“4000点才是牛市开端”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虽然相关结果超过18000条,但这一观点的发端并不是《人民日报》正报!而是人民网4月21日发表的一篇署名为“王若宇”的评论文章,标题确实是《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
说到“4000点”这个观点,我们必须把视线拉回文章发表时的市场状态。上证指数4月10日以4034.31点创出阶段收盘新高,站上4000点;到4月21日王若宇的文章发表,已是第8个交易日,当日收盘点位为4293.62点。之后大盘震荡上行,在6月12日达到年内高点5178.19点。也就是说,4月21日之后的*5涨幅为20.60%。可见,文章发表时离年内高点还有一定距离,如果以此文章为入市依据,按照大盘涨幅计算,还有20%的平均收益空间。
而当时还有更激进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或者说这个标题承载了远远超过文章本身更多的“内涵”呢?一位传媒专家指出,这与该文在二次、三次传播时被人为戴上了“人民日报”的帽子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以讹传讹了。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对股票市场发表重磅评论文章,特别是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论文章,其实不多。《人民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股市评论文章有两次,并且都放在一版显要位置:一次是1996年12月16日,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一次是1999年6月15日,题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当年这两篇文章的发表,确实给A股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也让投资者觉得阅读党报,把握风向非常必要。然而,《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有其规律可循,署名更是一目了然。“4000点”这篇文章显然是个人观点,是一家之言,并非官方声音,也不是半官方声音,更不是官方文件。
报纸与网络终归不同,虽然《人民日报》与人民网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资源是共享的,但毕竟各自定位不同,发稿审稿体系也不同。而前述个人署名文章并没有放在网页显著位置,其权威性到底有多大,不言自明。何况,这篇文章中还有这样的提示,“虽然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但投资风险依然不能忽视。长期看,‘中国梦’会在资本市场有真实的反映——这并不是说,投资者就能够把资本市场当作赌场,只注重短期投机,不遵循投资规律和投资逻辑。”
需要特别提示一下,记者只花了20分钟就找到了这篇文章的本源出处,相信大多数人也可以做到。如果你认为哪一条消息实在重要,请你也去看“原版”,好吗?
“推出指数熔断机制”算不上延期
上周五,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之前,三大交易所于2015年9月7日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虽然从公开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仅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差,但仍有市场人士质疑出台速度。
三大交易所表示,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会影响结算风险管理制度、杠杆类业务风控措施以及市场监察指标等现行制度安排,所以监管层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安排。在具体时间的推出上,难免会有适当的延期。
财经评论家温鹏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制定指数熔断机制,需要借鉴成熟市场经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因此,推出时间要视现实情况而定。
“从实践经验来看,以美国为例,在其实行熔断机制之后,股灾发生的概率大大下降,近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大的股灾。目前A股开始实施指数熔断机制,也是由于今年三季度我国A股市场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引进这种机制之后,可以减少股灾发生的概率、延缓风险的发生,对维护市场的稳定是有利的。”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谈及与现有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时,温鹏春指出,涨跌停板制度只是针对个股而言,对于整个股票市场来说还是难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