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到投行的全历程,借鉴别人的经验,成就更强大的自己。想进四大只能等待春招和秋招吗?还要其他渠道!但是,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顺利拿下四大offer的同学大学都是怎么度过的?四大资料,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学霸汇总版 2018更新笔经面经
  隆重推荐给大家,从四大到投行的进击路线。
  2007年毕业以来10年有余,从当年在校园内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理科生,到今天在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PE机构里奋力开拓未来,一路走来,满路崎岖。
  以下,将这段不长也不够丰富多彩的职业经历以及其中个人体会尽量总结分享给大家。
 
  迷茫的校园阶段
  2003年走进某中部城市这所以理工科知名的院校,偶然中的必然。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多的父辈其实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对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不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在他们的脑子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错不了的真理。因此,他们会告诉我们一条最保守也是一条普适的路。
  从小在这种思维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自然也免不了受其影响。加上高考出了点状况,对于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自然也就不敢多想,因而最终做出了一个最是中规中矩的选择。
  其实,在高考之前我又何曾认真思考过未来,或者说自己究竟适合学什么以及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下所做出的选择自然不会是太好的结果。事实上,进入大学后很快便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痛苦,面对那些即使是最基本的专业课程都觉得极端无趣,进入实验室便觉那些高精尖的仪器面目可憎。总之,一切都那么枯燥无味,而这种感觉充斥了整个大学阶段。
  幸好大学还有自由,还能让人有时间去迷茫,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尝试接触其他的人和事。而进入四大,则是受到在实习中认识的主页君的引导。
  所以说从一个不合格的理科生到四大这个阶段,是在各种机遇与巧合之下的结果。
  四大阶段
  如前所述,进入四大也是一种没有任何准备之下的巧合。所以,在开始审计生涯之时,其实我是没有任何会计和财务基础的。所以对我而言,在四大最初也是最大的压力来自专业基础的贫乏。
  在连“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都不懂以及此前几乎没有使用过excel的情况下,编制审计底稿、调整分录、处理成千上万行数据等等工作对我而言简直无从下手。尤其是当我面对客户财务部大把知名财经院校毕业的CPA、ACCA们傲慢的面孔和鄙视的眼神的时候,当我回到办公室senior们忙于自己手头的工作无法给予细致的指导甚至个别会恶语相向的时候,那种无助和挫折感才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这个阶段,充斥的是无数深夜以及周末在办公室加班改底稿、研究公司的审计方法、或者恶补会计。
  然而,这个阶段是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去经历的,几年后回头来看其实无足轻重。所谓的审计经验其实就像一个拼图,很多事情做过一次就给你的拼图补上一块。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ACCA的重要性。无论你是专业出身还是像我这样的半路出家,也无关你的计划是几年后离开还是做到Partner。我至今记得当年我无心考试的时候那个以专业精湛脾气火爆著称的合伙人对我讲的话:你们最终都会离开firm,但是我希望在你们离开的时候选择权是在自己手中。
  关于考试与工作的时间安排,其实无非是咬牙坚持。身在四大项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除非天资过人,要想把工作和考试都做好,只能是牺牲更多个人的时间。
  离开四大
  事实上,四大做到第3/4年的人,心中早已动了离开的念头,光是邮箱里面farewell letter都收集一堆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四大尤为明显。
  随着越来越了解审计这个行业,会逐渐体会到作为一个签证性质的中介服务行业,审计其实是资本市场生态链比较下端的,它并不能真正的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审计相对机械性思维,时间久了会让人思维固化脱离市场。
  对当时的我而言,四大带我进入金融行业和商业社会,但这里不是全部,我无法想象每天都是一张张审计底稿、一份份审计报告,几乎没有悬念的按照年资一级一级往上升。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所以,最终在面对partner的挽留时,我讲不出太多理由,只能说离开也许会后悔,但是留下一定会后悔。一如既往的随意而没有规划。
  2011年,在我的四大生涯即将满四年之期,选择去了一家国内券商投行部,从此开始了更为苦闷的投行民工生活。
 
  时至今日,从未后悔当初离开四大的选择,因为至少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安于一份稳定熬年资工作的人。并且至今仍深深感激和珍惜在四大的所有经历,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尤其是:
  1.严谨的职业精神
  相对财务基础,我认为在四大养成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是更可宝贵的。虽然它不是那么明显和量化,但是渗入骨髓般的职业精神会成为整个职业道路上最不可替代的财富。
  2.扎实的财务基础
  金融市场从业者,财务和法律背景是两个绝对的主流人群。四大形成的财务基础为之后再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无论是去企业,还是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机构,财务背景都是你第一张名片。
  投行里的四大人
  从四大到投行,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主流的选择。相对于去企业的财务或内审部,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机构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视野。
 
  以下讲一讲个人所知的国内投行的一些情况:
  国内投行社会招聘员工主要来自四大、律所、其他投行。这跟国内IPO制度发展密切相关,至少到目前为止,受限于IPO的中国特色审批制度,投行的作用类似会计师,是为监管机构提供一个专业的鉴证服务而非面向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牌照业务或者通道业务。所以,简单粗暴的说法是:投行的工作与会计师的工作差异更多是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基于此,投行需要大量的来自四大的财务专业人士。总结起来,四大人在投行眼里的特点无外乎:财务基础好,好用(工作严谨、甚少浮夸)。
  投行在招聘四大人的时候考察的方面简单来说包括:1.工作年限+ACCA+CPA;2.个人素质。工作年限和CPA是考察一个四大人财务专业能力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但是面试仍然很重要,主要考察的是个人的言谈举止,这一点其实有点黑幕,就是国内投行普遍对四大人评价是过于刻板情商过低,所以需要通过面试看这个人是否“还算中毒不深”,是否还能够“同化”过来。
  直到我离开投行之后,之前的领导还经常发四大的简历来给我看,也经常在面试前打电话让我临时帮忙出几道结合投行业务的专业题,比如一般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的合并处理,差异是什么。讲这个是想说,很多的投行人对四大的偏见根深蒂固,既有业务上合作产生的冲突所致(四大相对国内审计师的不灵活是普遍的,而且引以为荣……),也有一些四大人去了投行之后跟投行团队长期无法融入,始终比较异类的缘故。
  就我个人体验而言,进入投行一年多,尚有领导在饭桌上玩笑说,我脸上仍然有很重的会计师气质,可见一斑。其实投行相对具有百年历史将professional视为核心价值观的四大而言,江湖气息浓厚。因为国内投行服务严重同质化,为了生存,拼关系拼资源拼喝酒拼忽悠,这些造就了国内投行圈的基本气质。作为四大人,要么适应要么离开,但适应不是要放弃底线和原则,严谨的职业态度永远是你区别于大多数人的东西,这也是从事任何一份职业的关键。
  在投行的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远远不止财务,财务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对证监会、交易所乃至国资委等等部门的各种日新月异更新永无止境的法律法规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投行的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各种技术专题,当然也需要不断写pitch book去kiss ass。所以,四大人去投行第一步便是尽快补上法律上的不足,第二步便是尽快的转变角色适应投行多面的要求。
 
  接下来,对比一下在国内典型的IPO项目中,投行和四大(其实会计师主要请的国内所)的角色和工作内容:
  一般IPO项目涉及的中介机构包括:投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其中,投行是总协调人,负责安排整个项目进度、工作分工,以及与证监会的汇报沟通工作。所以自项目正式启动,投行会有3-5人的团队长期驻守在现场,而会计师和律师一般是逢年报或者半年报审计的时点短期进场进行相应的工作。
  一般会计师在现场两周到一个月就会结束工作,回去走流程出审计报告就完了。而投行因为涉及海量的细节性核查工作,需要长年累月待在项目现场,每天吃喝玩乐都跟客户高管混在一起,所以跟客户搞好个人关系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当然也直接决定了兄弟们的生活质量。
  在一个项目中,投行收费高达数千万不等,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并且投行收费几乎全部来自于项目成功。而会计师和律师的收费一般在百万级别,且几乎在完成申报文件的节点就收取大部分的佣金,最终项目成功与否影响不大。收费上的差异导致各方中介在面对项目中的具体问题时出发点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财务不规范的一些问题,会计师会倾向于谨慎性处理,而投行会倾向于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客户的不利影响,这一差异有时候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冲突。Business is business——投行在项目中与客户的利益充分绑定,决定了他们在中介机构间的强势地位。所以,常见的情况是当投行与会计师就专业问题发生冲突时,要么会计师妥协,要么更换会计师,这也是四大在国内资本市场不受待见的原因之一。
  总结在投行这三年,最大的收益是视野比以前更开阔,不再局限于某个会计难题的处理,不再为了坚持审计师所谓的professionalism和谨慎性的原则而在一些可左可右的问题上与客户争执得面红耳赤,并以压倒客户甚至导致客户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引以为荣,逐渐会从商业的角度、从客户利益的角度来考虑。换句话来说,离市场越来越近了。这一点,既是从前离开四大的原因,也是后来离开投行的原因。
  好了,以上就是此典型摩羯座四大男的经历。想进四大只能等待春招和秋招吗?还要其他渠道!但是,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顺利拿下四大offer的同学大学都是怎么度过的?四大资料,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学霸汇总版 2018更新笔经面经
 
更多ACCA专业学习内容来自ACCA中国考试网和全球ACCA学习者一起成长为高端财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