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华北)温梓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注册制和《证券法》修订等因素落实制约,2016年A股市场IPO数量取决于现行制度对等候上市公司的批复速度和市场的消化能力。
此前毕马威发布的研报分析显示,中国A股IPO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见证了多宗大型IPO项目。即使A股IPO市场暂停了4个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的集资金额将比去年的310亿人民币增长3倍至1,080亿人民币,IPO数量则比去年的43宗翻倍至89宗,凭借这一成绩,上交所将成为全球募资规模第四大的IPO市场。而金融服务业在上交所的IPO数量仅占总数的一小部分(3%),却贡献了总募资金额的42%。
温梓佑表示今年A股市场的震荡,必然对A股IPO数量产生了影响。从这一点看,申请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察觉市场行情不好,可以主动放弃或延后挂牌,这将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将信心传导给投资者,此外,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也亟需改变。他同时表示,此次A股IPO重启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停开停”,而是有配套措施出台,预交款制度的取消就是其中重要一点。政府救市的效果要逐渐体现,投资者重拾信心需要时间,这点也跟其他国家政府干预市场后的效果类似。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也表示:“中国证监会于11月初宣布重启IPO,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新股认购的草案,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这些措施还有待落实和执行,但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
而对于香港市场,毕马威在报告中预计2016年香港将有大约100宗IPO,募集资金超过2,500亿港币,但即将到来的加息将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内地注册制的落实是否会对港股IPO产生影响,温梓佑表示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一些中国企业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同时他也认为,短期内而言这一举措并不会改变大陆企业特别是金融类企业排队赴香港上市的局面,而这类企业大多是看重香港较为开放的市场,可以对企业塑造国际化形象,进一步赴海外投资产生积极作用。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香港)李令德也表示:“内地重启IPO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上市地点的选择,也为香港带来了更多挑战。但香港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面向国际投资者。与此同时,沪港通和即将开启的深港通将让两地市场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还会提升两地市场的流动性。”
温梓佑总结道:“2016年将是关键的一年,有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将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步伐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措施的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专业人才的积累,加上内地与香港IPO市场更良性的结合,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在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