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前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制造低附加值的廉价商品,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今天,在与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地区的竞争中,中国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现在的探索重点应该是如何创新,去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所以企业家文化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2月25日,安永新兴市场和全球政府及公共部门合伙人Rohan Malik在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成功使六亿人脱贫,然而还有2948.5个农村家庭,7000多万人至今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目前,中国最富裕的1%的人口占有了25%的全国财产,而生存在最底部的25%的人口,只占有全国财富总量的1%。”Rohan指出,“如何实现包容性的增长来改变目前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不平等的局面,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关注的,而企业家文化的塑造在其中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9月,安永发布报告《从教室到董事会:创造可造就较大影响的企业家文化》,概述了推动企业家精神作为创造就业机会这首要政策议程的紧迫性,敦促G20国政府就支持未来几代青年企业家的发展制定具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否则可能将影响未来多年的就业增长并失去新的创新形式。参与报告编写的Rohan告诉财经网记者,“过去很多年,中国都把大型企业作为增加就业的引擎,但是在G20国家,75%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创业者提供的。G20国政府正在愈发注重培育青年的企业家精神,为他们提供各种政策支持。”Rohan认为,通过将教育的重点转移至创业必需具备的工具和技能上,能够为年轻人营造支持创业的文化氛围。而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挑战,则在于发掘*3秀的政策,从而在各自的经济体中促进企业家文化取得真正进步。
对很多市场而言,专注于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政策仍然被视作一种新模式。因此,这种文化转型未必都能立竿见影,对于政府而言,这需要部署长期的战略。为此,Rohan给出了包括创建G20国多边企业家创业签证、鼓励国际交流、提早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通过中等/高等教育促进创业计划、关注 “高品质”企业家精神和“高品质”就业、确立集文化、教育和影响力于一体的纵向计划在内的六项政策建议,提议政府分阶段开展工作,制定即时、短期和长期的方案,为企业家文化的转变奠定基础。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