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
标题四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背景banner大图 | |
栏目四幻灯 | |
策划 | |
设计 | |
正文 |
8月28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紧密围绕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G20财金渠道基本完成年初设立的各项工作任务,成果显着,有关成果将提交杭州峰会。
楼继伟表示,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积极推动G20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另外,也在积极推进G20由危机应对向全球经济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着力创新G20机制建设,如从关注短期政策向更多关注结构性改革转变。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增长
2008年,G20从财长会议升格为[*{a}*]人会议以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一直是其核心命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G20携手行动,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八年来,世界经济似乎仍未有明显起色,增长依旧疲弱。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楼继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延续了“低增长、大分化”的格局,离“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尽管经历年初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后市场趋于平缓,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交织,一些风险有长期化、常态化趋势。
具体而言有四方面特点。一是低增长成为新常态。由于金融危机遗留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人口结构变化、生产率增速放缓及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低于预期,IMF等国际机构连续多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低增长已成为新常态。
二是总需求不足阻碍全球复苏进程。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疲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投资乏力,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总需求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总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但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超过50%,中国一家就达25%以上,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英国脱欧加剧金融市场波动,虽已趋于平稳,但金融市场对主要国家经济数据、政策变动和突发性事件的敏感度上升,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健性的挑战加大。
四是政治、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升。英国脱欧加大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威胁区域稳定。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上升,政府更迭及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为此,楼继伟表示,中国在财金渠道努力推动G20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2016年以来,G20财金渠道共举行了3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4次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以及20多次工作组和研究小组会。三次财长行长会议公报反复重申,G20决心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
推动G20往长效机制转型
G20曾经在2008、2009年起到很明显积极作用,而后危机时代,G20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待各方探究。
楼继伟表示,G20峰会机制诞生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为应对金融危机、重振全球经济起到了力挽狂澜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处在新的重要转折点,G20作用也面临调整。中方作为主席国,着力创新G20机制建设,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平台向全球经济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关注短期政策向更多关注结构性改革转变。例如,中国提出G20创新增长蓝图,通过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创新增长方式,并与结构性改革一起,为世界经济保持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比如,中国着力推动的结构性改革命题。三次G20财长行长会议都达成共识,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结构性改革应该发挥关键作用。
在中方大力推动下,G20在加强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明确了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和48项指导原则,并制定了一套衡量结构性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九大优先领域包括各国共同面临的劳动生产率放缓等问题,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活力、促进开放的投资和贸易、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楼继伟表示,这在G20历史上是*9次,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理念。
围绕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财金领域成果颇多。如“联动”方面,体现了中国自身建设经验,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等;“包容”方面,则在极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通过了《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多元化政策指南》等方案。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欧洲期待G20峰会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下一篇:下一篇:加速中国崛起,彰显大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