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美股评论:亚洲金融危机2.0加载中

发布时间:2014-10-25 14:02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虽然不是一夜间就会爆发,但又一场亚洲危机确实已经在酝酿之中了——而这首先要“归功于”美国联储。
 
  国际结算银行是一个包括联储在内的多国货币主管部门组成的机构,他们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联储的债券购买行为,即所谓“量化宽松”使得基于美元的贷款变得极为廉价,因此亚洲企业纷纷争先恐后地去借美元。撰写报告的专家们担心的是,一旦联储和日本央行最终改变了他们疯狂注入流动性的政策,美元利率的上涨将使得这些亚洲债务人陷入无力还账的窘境。
 
  这很容易就会让人回忆起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债务和货币的“死循环”,亚洲各国货币汇率的大跌最终蔓延全球,造成了一场金融灾难。
 
  国际结算银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韩国、香港和中国内地。毋庸赘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对象。报告的两位作者,国际结算银行的麦考利(Robert N. McCauley)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何东指出,虽然受到严格的资本控制约束,但是在截至2013年3月的十二个月当中,中国的外国货币贷款已经猛增了35%,而同期之内,人民币贷款增幅15%,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陷入了建筑狂热的中国地方政府的人民币债务已经让外界极为揪心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审视外币贷款的猛增,无疑让人更捏一把冷汗。
 
  这些外币借贷的大多数——并非全部——其资金来源都是中国当地银行在案的外币储蓄。看上去,很可能这些资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中国企业用到了离岸机构的财务上。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借款相当部分都从来没有兑换为人民币,因此也就绕开了北京的资本控制。表面上看来,中国的这种局面要比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997年之前曾经面临的稳定很多——当时那两国的外币贷款是被用在了国内开支上,而一旦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便造成了难以控制的错配。
 
  然而,何东和麦考利还是担心这些亚洲经济体存在“可观的金融稳定风险—— 主要不是货币错配风险,而是美元融资相关的到期和流动性风险”。他们还专门提到了2008年和2009年美元短缺时的情况,当时由于短期贷款无法更新,整个国际贸易一度陷于瘫痪。
 
  不过,最强烈的警报信号还是来自今日局面与当初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来自危机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周期当前阶段更加深刻的认识。两位作者指出,联储面临的问题是,“未来几年都很难改变目前极端宽松的政策”,就像1997年他们很难贯彻紧缩决定一样——当初联储最终是拖延到了亚洲危机造成了全球市场混乱之后才开始行动的。他们认为,“东亚的金融不稳定”这一次可能会对那些大经济体造成更加糟糕的“反馈效应”,因为和十五年前相比,这一地区“与北美和欧洲的贸易联系更加密切”。
 
  没有谁能够准确预测这种危机会如何蔓延开来。可是,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推断,比如中国内地的债务人无法偿付外币债款之后,欧洲大银行在香港的机构首先遭受严重的亏损。接下来,由于投资者担心这些资本准备不足的银行以及他们持有的不稳定的政府的债券的前途,欧元危机很容易就会再度抬头。
 
  这些外国银行所掌握的亚洲债务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单单中国一家,他们的外币债务现在就有大约8800亿美元。研究者们指出,尽管这一数字在中国总债务当中只占8.5%的比例,但增长迅速,2009年时还是5.3%。此外,美元债务之所以可能会触发一场信贷危机,也因为外国债权人和国有银行不同,可以拒绝中国政府让不良债款展期的要求。正因为如此,The Conference Board的中国经济和商业中心负责人霍夫曼(David Hoffman)才会指出,在过去,外币贷款的违约常常会成为中国信贷出现状况的催化剂。
 
  一些美元债务当然可以解读为判定人民币会长期增值而进行的投资。可是,国际结算银行的报告却显示,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实是来自联储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美国央行每月向全球经济体系倾注850亿美元资金,为众多其他国家创造了极为宽松的信贷环境,宽松到与这些国家的具体经济状况根本不匹配。
 
  今年夏季,其实我们已经领教过一次。联储只是做了一点要削减债券购买力度的暗示,就在新兴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比如说,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从5月初到8月底足足下跌了20%,这显然是因为联储之前量化宽松的刺激下流入这些国家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的“热钱”在大规模逃离的缘故。我们不难想象,一旦联储真的采取了实质性行动,接下来会上演怎样的故事。
 
  当然,联储在他们的会议公报当中是不会讨论这些问题的,在制定自己的货币政策时恐怕也不会考虑。可是,为了全球的稳定,他们必须开始考虑,同时我们还得祈祷现在开始不会太迟。

 
导航大图
责任编辑
导语
大标题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曹远征:亚洲金融危机后手中积蓄严重错配
下一篇:下一篇:金融危机的主要案例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