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农村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多赢,需要金融机构机制创新、监管部门差异化措施、政府财税政策三者共同发力
发展普惠金融是惠及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而就农村的现实而言,农民贷款“不普”“不惠”。为什么贷款难?因为农村贷款客户多,单笔数额小,经营费率高,缺乏抵押物,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还款风险大。
如何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海南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一小通”信贷支农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2万元以下信用贷款,只要农民无负面清单,自愿成立3至5户联保小组,信贷员须为其发放适当额度贷款。贷款利率由“实收利率+诚信奖励金率”两部分构成,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诚信决定诚信奖励金比例。
现在海南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民有60%能获得贷款,比其他地方的小额贷款可获得率高出10%以上。政府还为农民贷款提供不低于5%利率的贴息,所以农村金融的普惠率高。目前,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不良贷款率为2.38%。
农村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多赢,需要金融机构机制创新、监管部门差异化措施、政府财税政策三者共同发力。不仅要给农民贷款,更要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必须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结合,与职业教育、财税扶持政策、农业保险、信用环境建设、适应普惠金融的监管等结合。
来源:人民日报
|
导航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栏一标题 | |
栏二标题 | |
栏三标题 | |
栏四标题 | |
结语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普惠金融什么意思?来看看普惠金融的关键
下一篇:下一篇:海峡两岸专家共商新常态普惠金融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