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按照国内的习惯都统一会被列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但是在美国它们之间是独立的,并不由此而产生特定的行业认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自己还是更倾向于把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义为大量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自我优化和升级的概念,这里面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更充分之后所形成的必然情况,互联网在美国还是更多表现为技术应用。
  与国内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日益渗透到金融领域不同,美国极少互联网巨头进入金融领域,背后更多反映的是美国的金融竞争充分之后,生存难度和进入机会都大幅度减少,美国的银行业的整体PB大概也就1.8倍,估值不高,远低于互联网公司。而国内金融业受到严格的管制,使得金融未能覆盖足够多的客户群体,从而留下了很多的空白地带,这些空白地带也使得进入的难度也相比国外要相对更容易些。另外,中国银行业的PB比美国还低,大概也就0.9倍左右,事实上,都在说银行业暴利,那都是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假象,也是这个假象在支撑着大量的非金融业不断地挤入。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往往定义为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进入金融业。
  我刚才还听几位嘉宾对阿里金融、百度[微博]金融等模式的分析,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上当一个模式,只有特定的人能玩的时候,必然是意味着无法复制的,它不是一个普遍意义的成功,只是一个商业主体的成功,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要跟它玩的逻辑,就是先成为它,才有这个模式,使得这种模式,没有太多的借鉴的意义,不可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一个主流业态。所以,谈这些模式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们必然现实的存在于市场之上,你是无法改变这个现状的,所以,我们要把它当成对手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它们是你的对手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没想明白,我前一阵写过《站在山顶看余额宝[微博]》的文章,里面的核心一个观点是,银行的对手是余额宝么?不是,是利率管制。利率管制催生了余额宝这样依托技术手段快速做大规模的产品业态,但是最终也会因为利率管制而使得余额宝的消失,最终成为助推利率市场化的利器,你把它当成对手的时候,你其实是没想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格局,如何而生,如何而死,不想明白这个问题,你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找死而已。
  我们再回到中美业态比较上来看,就很明白了,当银行业自身留有极大的漏洞的时候,才会留给其他业态足够的空间挤入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其实主要的表现是因为中国的金融监管过于严格而低效,从而产生了其他非金融业态挤入的现实可能性,他们如同挖墙脚一般,挖着,挖着,墙塌了,它们也死了或者就成为了跟墙里人一样的机构了,身份也变了,也就跟死了没区别。
  我一直感觉这个是符合互联网的特性的,我理解的互联网永远是颠覆和自我颠覆的格局,所有的互联网到最后都是搞死自己为目的的,出生就是为了死亡,不断的寻找社会的弊病、人类的缺陷,然后创造出更好玩的东西,然后来搞死自己的过程,出生就是为了有一天壮丽死亡,死亡往往会是在社会不断满足了他当初所产生的需求解决的时候。
  也就是说,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巨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其本质是互联网,金融只是这些巨头用来优化自我的方式方法,它们的核心都是离不开互联网巨头所形成的自我生态体系。而金融互联网是什么,本质是金融,互联网是手段。谷歌[微博]也搞了金融战略,它不断的尝试用技术为金融企业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最终是为了帮助金融机构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所以,两类模式还有核心的区别的。
  至于最后孰胜孰负,我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它们在一起融合得好的话,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谁来判断是否融合得好呢?我个人感觉其实还是整体的金融宏观形势和制度性的监管方案。金融本身是个服务性行业,最终是要落地于实体经济才行,脱离了实体经济,无论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很大程度上都会空对空,流于形式。最终看上去是提高了效率,但是实际上抬高了社会的成本,让经济形势反倒恶化,走入逆循环。
  至于单一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否是银行的主要对手,我感觉很难,这些对手不太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虽然我们无限的期望了阿里金融来颠覆传统的金融机构,事实上,这个只能是一种想象。阿里金融最终扮演的角色只是起到了有效补充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群体的现实困境,而且也只能在其体系内实现,但是由于商品流通类对信贷需求有限,而且更多是依赖资金周转频率来实现盈利的特征下,规模是很难起来,且所谓的数据分析缺乏多项维度,实践中往往失效,所以最终都无法有效起规模,对银行业的冲击其实是很低的。
  还有银行很关注的阿里用大数据放贷这个事情,我最近有篇文章讲大数据在信贷风控中的无效性,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大数据可以提高风控效率,但是无法决定风控质量,全世界范围内也从来不存在一种风控技术让你可以解决风险定价的难题。金融一方面是更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就必然决定了很难从单一维度来实现风险控制,另外,市场博弈的情况存在,好的风控技术都往往意味着无业务可以操作的现实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大数据是事前征信行为,无法解答事后控制,都必然使得大数据的信贷风控只是个过于理想化的产物。
  至于刚才嘉宾谈到要学习互联网要用户至上的思维,我感觉也不是很能接受。很多人都在说,国外的银行怎么比中国的银行服务好,效率怎么比中国高,我是不信的,尤其在意大利,一天也搞不定一笔业务。纯粹从效率来看,事实上,中国的银行业效率和服务意识远高于国外,人家就不讲究用户至上?为什么我们要呢?
  我们现在到处在谈要全面拥抱互联网,学习互联网的用户至上思维,我感觉是被忽悠了。在拥抱互联网之前要先认清,谁是你们的客户?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客户都是你的用户。客户与用户之间最核心的区别是用户要给你带来价值,而你也要为用户创造价值,都是双向的,绝对不是单向的。服务大量不创造效益的客户,必然是对那些带来价值的用户的一种不公平。当然也更是对股东的不公平。
  
  扫一扫微信,*9时间获取2014年CFA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F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FA考试辅导高清网络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2014年CFA考试备考指南
  免费题库:2014年CFA免费题库
  考前冲刺:CFA备考秘籍
  高清网课:CFA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