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感觉美国的银行业在用户至上的思维跟我们的差异是,他们比我们更明白,谁才是他们的客户,而不是对谁都喊用户至上。当然这里更多其实是美国的银行业的差异化趋势比我们更明显,而我们过于同质和单一了,所以只能在服务上比拼,使得我们在效率上往往会特别下工夫,而美国人显然不是,他们对效率的敏感度不是很高。
美国的生活其实总体是慢生活,低效率,总体感觉人家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经常可以看见一家人在路边搭帐篷发呆晒太阳,喝咖啡。而我们好像不是,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话,美国是好山好水好无聊,我们是真脏真乱真快活。明显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很多人每天醒来,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会被社会抛弃,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在为高效而生活,提高效率成为很关键的东西,这种文化可能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欧美的效应貌似不如中国,因为互联网的核心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对效率不是很敏感的过度来说,似乎意义就不是特别的大。
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是落后于美国呢?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用大量的高效率去做一件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事情,你去办个事一大早出去晚上才回来,人家美国人可能一个早上就办了,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原因,盖章?审批?请客?吃饭?托人求情?都是原因,我们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了各种无效的交易成本之上。是否也可以理解,互联网创造出来的高效率是否一定是有意义的,在社会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是否一定还能维持互联网的优势?很难说。
最后我想阐述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改变了什么?”这样一个话题。我一直在想,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东西?我感觉互联网的出现更多是一种基础于技术革命之上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价值观念上的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类其实骨子里还是个部落族长制社会,这种社会的特征是需要绝大多数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然后依附于此来进行生产社会作业的,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就会被一种称之为法律或者道德的东西,必须迫使你不认同也要按照这种规则做事情,总体形成了主流价值观的趋势,你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的权利,这就构成了社会的行为逻辑是可以被大部分推演和归纳的。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国家民族,都有共同性的生活习惯,很多生活习惯是被强加赋予的,并不代表认同。
在过去的社会里,你如果是一个生活在群体性特征下的异类,你的前途基本上很渺茫,会被不断的边缘化,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当然这个还算好,如果你要反对这个主流价值观,你的下场一般就是哥白尼之类的了。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成功案例,就是被边缘化和不认同后,通过它自己的努力也好,运气也罢,不但活下来了,也活得挺好,但是毕竟这样的人真不多。
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的,一个被自己原先所在的群体给边缘化的人,他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往往,也能找到另外一个群跟他一样被群体边缘化的人,然后两个人一拍即合,还能构建一个新的群体,不但没被边缘化,发现还可能过的更好,所以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其实是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生存群体的分化,使得什么呢?使得群体性行为可能越来越不容易被加以预测,社会更趋向多元化的分布,主流价值观会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价值观会出现。使得整体性的行为的预测难度加大,每个群体可能都可以被预测,都有意识,但是整个叠加之后的社会群体的预测难度却很大。
其实,这个结论是可以下的, 我们以前一直拿好的/不好的 ,对的/错的来衡量人和事,现在这个论断基本上不需要了,以后只有是否适合和接受的价值观,绝不存在对错与否的价值观。而且大家对于社会的所谓的价值认定也出现极大的分化,你认为很没价值的东西,在互联网的时代,就是有人会认为是有价值的。
以前我们的社会讲究什么?讲究规矩,例如播音员要字正腔圆,写文章要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现在不是了。你普通话越不标准,观众还越喜欢;你文章写的没人看得懂,无数少男少女为之疯狂。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社会寻找到跟他一致的群体来与之匹配对应。原先的很多东西都会被打散,这里的背后表现的就是所谓样本分析群体的分析难度极大,估计都很难够得上足够多的样本覆盖。
所以未来的社会将呈现原始社会的部落制的特征,但是我更乐意称之为是“现代部落制”,他是一个非集中式的社会,大一统的社会可能会进一步在价值观上分化,呈现出个体都是有意识的特征,但是由于这些部落之间的意识不同,所以呈现了整体的无意识特征,最终使得社会的前进方向更具备随机偶然性了。
聊这么多,只是为了理论上来论证一个观点,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价值观多元化的格局,从而引发了实际过程中的中介业态多元化的状态,也是一个大中介不断被打掉,小中介不断兴起的过程,本质是一致的。所以互联网的出现,会加速小中介分化大中介的过程,银行业在金融领域内一直独大的地位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互联网助推了这个东西,不断加快了银行分化的进程,表现为银行在社会的总融资占比会不断下行,规模萎缩的同时,但是银行数量可能会不断增加,更切入细分行业,更贴近区域层面,越开放的市场,应该都是处于这个进程之中的。
现在,这个趋势比较明显,很多银行面对这种局面,也都在寻找互联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我想提醒的是,要认识到互联网的短期战略的特性。互联网是不可能有长期战略的,你说微信是马化腾之前想出的战略,那是扯淡,不可能的。互联网公司会尽可能想看远点,但是社会的变化往往是不可测的,判断错一个方向,互联网公司曾经积累起来的无数优势都会一瞬间坍塌,互联网的更新的确很快,而且必须不断创造新的事物才能维持优势,都最终使得它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停下来做长期的战略。
而银行不是这样,银行必然是要想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事情。从某个本质上来看,银行是建立在保守主义基础上的典型长期战略,这个时候,你要想明白,你是去依附互联网这个短期战略,还是让互联网来依附你这个长期战略?谁迁就谁?!过把瘾就死就做前者,想活更久还是做后者吧。至于互联网加速了银行的分化,我到是想说,这个很正常,美国三四十年前就已经如此了,我们只是用互联网在走这条本来就应该走的路而已。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F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FA考试辅导高清网络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2014年CFA考试备考指南
免费题库:2014年CFA免费题库
考前冲刺:CFA备考秘籍
高清网课:CFA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