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银行CFP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蕾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CFP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最初仅发放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自动清偿的贷款。这类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放款对象仅限于商人和进出口贸易商,目的是避免贷款风险,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经营理念和监管思路也在发展,银行从单纯注重资产管理,过渡到负债管理,又发展到资产负债双重管理,现在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借贷业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业银行集中化、全能化、电子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商业银行已成为西方各国CFP金融中业务最广泛、资金规模最雄厚的存款性CFP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既是资金的供应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几乎参与了CFP金融市场的全部活动。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利用其可开支票转账的特殊性,大量吸收社会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开展了各种负债业务,如发行CFP金融债券、吸收存款、同业拆借等。作为资金的供应者,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贷款、CFP理财投资、租赁等来提供资金。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派生存款的方式创造和收缩货币,影响着整个CFP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

  2.储蓄机构

  储蓄机构是一种较为古老的CFP金融机构,大多是由互助性质的合作CFP金融组织演变而来。储蓄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居民储蓄存款;经营收益;发行股票;向商业银行借款。储蓄银行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入资金。储蓄银行的炎金运用主要有:长期性贷款;不动产贷款;CFP理财投资股票、债券等。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储蓄银行是重要的机构CFP理财投资人。储蓄机构贷款的期限可以长达15年至30年。

  因此,储蓄机构的负债与资产之间在期限上是难以对称的,“短借长贷”的情况比较突出。与商业银行相比,它们的资产业务期限长,抵押贷款比重很高,因此,西方各国政府常常利用它们来实现政府的某些经济目标,多为房地产政策目标。然而,房地产抵押贷款又具有自偿性低、资金周转慢的特点,这使得储蓄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国家的储蓄机构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短期市场利率上升。短期CFP理财融资成本大幅度上涨,而储蓄机构的大部分资产是长期限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润被“挤掉”了。大批储蓄机构经不起激烈竞争而纷纷倒闭,如美国储蓄机构在1970年底为6 162家,到1985年底仅剩3 940家,减少了近一半。由于储蓄机构在协助政府实现经济目标时起到很大作用,西方国家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减轻储蓄机构的压力。

  美国从1932年起就开始建立了一系列官办、半官办的房地产信贷机构,来支持储蓄机构的业务发展。尽管美国有许多弱小的储蓄机构倒闭,但在政府扶植下,生存下来的储蓄机构的业务发展很快。美国储蓄机构资产规模从1970年的2 553亿美元发展到1985年的13 15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在CFP金融市场上,它们与商业银行一样,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