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听了一节高顿的管理会计体验课,受到了很多启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觉着有问题的地方,好像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或者思路,且不论正确不正确,都使得管理会计变得更有趣了。
  第一、关于总部公共费用的分摊问题
  总部的公共费用,如信息化费用、HRSSC费用、FSSC费用等,按照集团贯彻的“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大都是按照人员占比)分摊到各个部门。18年底决算时,因年初没有做这部分预算,所以集团就要求增加实际费用的同时增加预算费用,即预算数=实际数,这样其实会对达成率有一定的影响:
  假设原达成率Y1=a/b,增加的分摊费用为x,则增加后的达成率Y2=(x+a)/(x+b),那么Y2-Y1=(x+a)/(x+b)-a/b=x(b-a)/(x+b)b,当a=b时,Y2=Y1;当a>b时,Y2<Y1;当a<b时,Y2>Y1。所以对于原来达成率比较高的部门是不利的,会降低达成率;对于原来达成率不高的部门是有利的,会增加达成率;只有达成率为100%时,才没有任何影响。
  19年做预算时考虑了这部分费用,但实际决算时,决算数与预算数一般不相等,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不管怎样,都影响了部门实际的达成率。考虑到“考核是看部门可控的成本”“考核≠考评”,像分摊的信息化系统的费用,并不算是部门可控的费用,所以考核部门时可以不算上这部分费用,评价时再加上这部分费用,以此来分析部门对公司整体的贡献,可能这样考核和评价会相对公平一些。除此之外,平台费用中的租赁费、物业费等是否也可以这样处理?有时间考虑一下。
  第二、考核指标中增加净利率指标
  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可以衡量公司收入一块钱可以带来多少利润,用来评价公司的经营效率,是杜邦分析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比较实用。目前公司的指标分析中常用的是净利毛利率=净利润/销售毛利,衡量一块钱毛利可以带来的利润情况,但实际上这个指标并不直观,有了收入之后要先考虑毛利率,然后再到净利毛利率,可以考虑增加净利率指标,两者合起来看,可以更直观的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
  第三、不同增值作业的成本管控思路
  今年的疫情使得各个企业都遇到了很大困难,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降本增效。目前公司是提倡极限降本,节省费用。参考价值链分析,可以将企业作业分成增值作业(如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次要增值作业(人力、财务、法务、信息管理等)、不增值作业(如返工、维修、内部运输等),分别实行不同的成本管控思路。如对于增值行为,要追加与平衡;对于次要增值行为,要简化与平衡;对于不增值行为,要完全剔除。
  第四、杜邦分析在实践中的运用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水平的方法,它利用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权益
  =(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权益)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以下将通过案例来说明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方法。
  案例1:若奢侈品公司遇到客户退货是选择①直接退款,还是②软磨硬泡给客户更换一个价值更高的产品。
  选择方案②。因为奢侈品公司更注重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不高,虽然软磨硬泡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东西销售出去就会有一定的利润,若直接退款,则无任何利润,商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继续流转。
  案例2:若大众餐厅遇到客户退菜,是选择①直接退款,还是②更换新的菜品。
  这个时候选择方案①。因为大众餐厅利润率低,所以更在意资产周转率,直接退款之后,可以增加翻台率。
  所以知识重在运用,不用时它只是躺在脑海里的一串计算公式,拿来分析实际问题时,知识才活了起来。明晚继续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