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是一个经理人必备的技能,其重要性无须多言。如何有效沟通?我总结了四条经验。
  一、沟通动机最重要
  “最重要”是相对于所谓“沟通技巧”而言的。很多关于沟通的课程在于如何训练沟通的技巧,虽然对,但不是根本。动机不纯,技巧变伎俩。“动机不纯”指的是为了实现一个事先设定的利己目标,然后trappingothersintoit。很多人认为能言善辩,八面玲珑就是善于沟通,错。时间一长,这样的人只会让人讨厌。而且,技巧过度,反而让人心生戒备。
  举一例,沟通部门间工作的分配。如果心中已经认定沟通的目标是要“把这个工作推给别人”,那么无论如何不会有好结果,即使你有理。沟通的过程多会在“这本来就是你们部门的责任”和“我们现有的工作已经饱和,人手实在不够”之类的争论中进行,各执一词,难有结论。即使后来靠技巧、强压或诉诸上级等取胜,对方也会心存不满,总有一天要找补回来。如果沟通的目标是,“如何分配才有利于工作的效率、效果和风险控制”,情形也许就会改观。任务*9,自我退后;不执成见,准备妥协,是为有效沟通的基础。
  二、心态很重要
  去年7月,有一次一位下属要去税务总局办事,询问免税批文的进展。心中没底,于是要求我和她一起去。之前我从未见过对方,但半小时交流下来,相谈甚欢,气氛轻松,双方留了个好印象。该了解的也都了解清楚了。
  回来的路上,小姑娘恭维我:老将出马就是不一样,我每次去总局心里都很紧张,人家也是爱理不理的,我也不知道和她说什么,尴尬得很,都怕去了。
  我对她说,不是老将不老将的问题。关键在于心态。你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你觉得对方处在比你高的位置上,而且你心里还有“有求于人”的心态。有求于人的心态,会影响你的语言语气表情动作;有求于人的心态,也会给对方造成压力(类似于面临推销时本能的拒绝),或者对方对号入座,直接把自己放在比你高的位置上了,语气中也就自然地有居高临下的味道了。如果把这种心态放下,沟通的气场就会不一样了。你真的有求于她吗?你是在工作,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卑微了。
  不要有“有求于人”的心态,也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心态。如《叶问2》中叶问,既不仰视一个人,也从不俯视一个人,不骄不媚,不卑不亢,真君子也。
  三、保持自己的个性
  保持基本的礼貌,使别人不会看轻你、讨厌你,也使别人注意他(她)自己基本的礼貌。
  保持自己的个性,才会有个人魅力。如果你是个直爽、有嘛说嘛的人,保持这样,这没什么不好,多数人会喜欢这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慢条斯理,事事三思的人,也没必要装作“有决断力、雷厉风行”的样,话少的人一旦说话,别人会更认真地听。保持本性,更有利于建立长久的信任。千万别装。
  四、训练自己的条理性
  有些人看似口若悬河,但却不着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别人也听不懂,不知道他(她)到底想说什么。有的人说话慢、少,却条理分明,丝丝入扣。你更喜欢和哪种人沟通呢?
  条理性天生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也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做逻辑题、下围棋、多写作都是提升条理性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