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作为一个博士一年级的学生,曾帮一私募大佬全权管理了一只3000万的CTA量化基金,为期一年,金字塔决策交易系统全自动下单,偶尔也人工干预。就是这段经历,让我在毕业求职时的简历比同龄人丰富了不少。
也正是这段交易经历,让我知道了趋势交易就是一种煎熬,因为趋势交易是反!人!性!的!
几乎总在最高点开多,最低点开空,所以每次下单都是如履薄冰。最致命的是,由于日内单边走势的下单滑点一般都比较大,如果你因为限价单没能成交,基本这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就和你说拜拜了;而如果你不顾一切去追单,则很大可能刚成交一会就触发了止损命令,实际亏损是理论亏损的2倍还多。
正因为知道了交易执行的艰难,毕业后进入全球某top券商后,对于交易下单和盯盘,一开始我就是拒绝的。部门的交易一直都是另一海归博士GG在做,而我只负责模型的研发和维护。他每日的工作流程就是,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检查数据流是否正常,然后打开模型,让程序自动执行,盘中各种纠结,盘后各种悔恨。而这,基本就是一天的生活。
盘中纠结:由于资金量巨大,股指期货随便一个波动,就是几十万的盈亏。落袋为安(干预模型)还是让坚决执行模型?这是个问题。毕竟一切浮盈皆是虚妄。
盘后悔恨:今天曾浮盈过百万,最后居然止损出局,唉;今天要是不干预的话,本!可!以!盈利数百万的,结果少赚了近一半,唉,唉。
别问我为啥总想干预模型。事实上,任何一个趋势跟踪系统都是很难坚持的,因为它们都是以捕捉相对罕见的大趋势为基础的,而大趋势通常难得一见。在漫长的等待中,交易者很容易对自己的系统产生怀疑,转而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概率。
此是后话,有时间慢慢表来。
由于量化投资的门槛实在太低,大凡交易过商品期货的朋友(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毕业后想进入金融机构以此为职业的),基本都在用自己编译的模型进行程序化自动下单,或按模型提示的信号进行手撸。至于所交易的品种,究竟是橡胶、螺纹钢,还是豆粕、焦炭(股指期货的开户门槛太高,在校生一般玩不起),则不是他所要关心的。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去打麻将或斗地主,而你却不怎么会玩,你多半会拒绝。但期货市场不同,对于一个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品种,却也敢用真金白银去交易。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交易者用自己所构建的模型对该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过回测,每个月均实现了正收益。这TM不就是传说中的印!钞!机!么!
然而,只有真正交易过的人才知道,要想在期货市场凭自己所理解的技术分析去赚钱,太难!太难!要写一个回测结果很好的趋势跟踪模型,对于熟手来说,基本就是分分钟的事。但如果你把测试和实盘等同,我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因为历史测试充其量只是对未来的粗略估计,它或许夸大了系统的内在优势本来是纯随机的现象,结果导致一个在历史回测中看似有效或曾经有效的系统不再有效。并且,很多初入期市的朋友,在写模型时或多或少都犯了过度优化的毛病,对于历史上那些模型本没抓住的单边走势,改个参数就抓住了;对于那些模型反复开仓的震荡走势,加个限制就避免了。可惜的是,要是可以交易历史数据的话,这个市场上还有亏货么?
更为致命的是,即便你写的模型确实符合逻辑,也没有过度拟合,你以为就可以一劳永逸,躺着数钱了吗?那是因为你忘了,测试时,你可以把几年的模拟交易集中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即使有几个月的回撤期,你也不觉得有啥,因为你知道了净值曲线的未来走势。但实盘交易时,分分钟都是煎熬,盘中每一个波动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此外,模型测试时,你关注的全是盈利带来的喜悦;而实盘交易时,你感受到的全是亏损带来的痛楚。
在实盘交易中,交易者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模型都由于与历史的吻合度太高,市场行为的一个轻微变化就会造成效果的明显恶化。再加上投资者某些情绪化和草率的出入场,承担了一些本没有必要承担的风险,再加上佣金和滑点,如此,根据市场的实际结构来说,大部分投机者注定就应该发生亏损。
事实上,真正在市场上赚大钱的人,大都是悲观者和幸运者。说悲观,是因为他们都曾有过亏得睡不着觉的经历,知道赚钱的艰难;说幸运,是因为他们起起伏伏,但最终都活下来了。
还记得,当年部门年会时,领导让我作为新人代表发言,我balabala,洋洋洒洒上千言,直听得他们无不击掌。但作为结尾,我话锋一转,说了下面的话:
要想在期货市场上用技术分析赚到大钱,无他,两个字而已,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