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发起的国内首家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日前成立。至此,融资租赁的触角首次伸进文化产业,此举被业界视为文化企业融资的破冰之旅。
破冰·文化行业首次试水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新兴金融工具,在美、日等国已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融资主体,渗透率达18%,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目前不到5%,而且在文化领域一直是空白。
据调研,目前北京地区有4万余家文化企业,约70%的企业发展处于关键期,存在迫切的资金需求。因其只有剧本、视频、赛事转播、游戏开发等版权类无形资产,缺少土地、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银行虽中意其“钱景”,但苦于无形资产评估难、质押难、确权难及现有银行“审贷机制”,无法给予贷款。北京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成立之始即可为文化企业提供18种融资租赁经营模式。
除了资金使用方式灵活以外,在业内人士看来,融资租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不占用企业授信额度。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总告诉记者:“融资租赁不占用授信额度的优点,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既不用担心指标占用影响银行放贷,又可以实现多种途径并举的效果。”
创新·让文化企业“轻装上阵”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告诉记者,对于文化企业来讲,融资租赁主要是大型设备,一次性购买费用非常高,由租赁融资公司后租给企业使用,一举两得,解决了生产型资金需求和生产设备需要。对于早期的文化企业,作用巨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仅是实体硬件设备,文创企业版权也可租赁。“因为版权比较昂贵,企业将自己版权资产卖给文化融资租赁公司,然后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再将版权反过来以租赁方式返还给企业,如此一来就可以调动企业积极性,中小文化企业尤为受益。”
据相关人员介绍,北京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已经与四达时代集团开展了合作,就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四达时代集团以2016-2018欧洲五大足球联赛、2016年欧锦赛及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等赛事在非洲地区电视转播权作为标的物,通过出售给北京文化融资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将转播权回租给四达时代集团,四达时代集团支付租金。据悉,这是全国*9笔文化融资租赁业务。此举对开创文化无形资产融资新模式具有标杆意义。
风控·解决投资风险是关键
融资租赁要想在未来发挥长效作用,就需要解决投资风险的问题。
陈少峰表示,“以影视领域为例,对于剧本、版权的评估,现阶段在国内就缺少统一的标准,很难去量化其实际市场价值的高低,因而难以规避投资中的风险问题。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是融资租赁在文化领域获得长效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北京市文资办接下来将成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第三方文化无形资产评估机构,通过政府主导开展文化无形资产评估的确权工作。与此同时,文化融资租赁公司也首次在全国建立起文化无形资产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文资办设立首期总额为1.5亿元规模的“文化统贷平台”风险补偿金,用于统贷平台上机构与文化企业开展业务发生违约时的部分补偿。
魏鹏举告诉记者,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飞机、轮船、机械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业务上,因为这些领域大型设备使用时间较较长,收益也很可靠。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初期没有足够资金去购买所需的灯光、舞美、音响、道具等耗费较大的硬件设备,而租用这些设备时间比较短,怎么保证长期稳定的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也是挑战。
他认为,将传统行业金融手段应用于新兴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嫁接,需要真正创新后的融合。此外,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不同层级、不同期限、不同方式的差异,因此需要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