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中国经济处于一个转型阶段,高速的GDP增长也逐渐变缓,意味着我国经济逐步趋于成熟稳定。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比起追求高速的发展率,现在应当更多的反思当前经济的缺陷和误区,降低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目前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银行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信贷风险管控及时进行反思、检视并适时推出识别之策、选择之策和管控之策,不能固守成规,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安全性,方能在同业比较中取得相对的可持续优势。
  那么,关于信贷风险,银行有哪些误区呢?
  ●重形式,轻实质许多承担信贷业务和相关手续操作基层机构为了促成业务合法合规,将其主要精力放到了相关手续和形式要件准备上去,有的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利润和信贷投放指标还协助客户编造信贷资料,甚至伪造或变造相关文件,为信贷风险留下伏笔。
  ●重贷前审查,轻贷后管理境内银行普遍重视信贷的事前严格审查,在流程及各种形式要件方面都有非常严格而系统的管理规定。这对信贷风险的防控无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这种事前严格准入机制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再加之,我国的银行融资主体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更是加剧了无需贷后管理的惰性。
  ●重财务分析,轻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财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中国诚信体系建设中至为重要阻碍力量,也成为银行融资风险不确定的最根本原因。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化和严峻化。
  ●重产品创新,轻事后评估及应变为了更多地在形式合规前提下*5化程度满足优质客户或高收益客户的信贷需求,信贷产品花样百出。然而,产品推出后的事中监测、分析、评价很少受到关注,更多地是自然消亡。
  ●重同业竞争,轻自主评估在信贷需求高度同质化的信贷市场中,各银行竞争客户更多地借助价格*3化、审批流程的简化和服务效率的提升。这导致银行在激烈的信贷项目竞争中,往往基于竞争对手已经审核的理由迫使内部流程的省略或简化,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审批。这种氛围对传统上独立的信贷尽职调查、审查和审批体系以及银行本应理性发放信用的秩序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干扰。
  ●重现实因素,轻趋势性分析近年来,各银行逐步发展了有自身特点的一系列信贷政策,在行业、产业、区域信贷市场的选择和定位上有了较为系统的机制,但是却带来了这几轮局部性产业过剩危机及其给信贷市场带来的严重震荡。
  ●重模型,轻诚信、法治毋庸置疑,我国银行在改制上市、国际化以及盈利高增长的过程中,内部管理、风险管控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本轮经济下滑中,一系列的银行信贷危机事件也表明,模型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失灵。
  ●重流程规范,轻信息管控银行在快速增长和发展中,信贷管理方面的技术和流程规范管理均成效显着。但是,中国银行的体系中,尤其是大型银行区域化、复杂的层级化,技术和流程管控在延伸到边远的分支机构末端时,其管控效果往往时有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