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市场中某些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非理性行为所引起的。而作为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而言,客观看待问题非常必要。然而,人类作为感官动物,多多少少都会受感性驱动,引起心理误区。高顿小编告诉你,投行从业者常见的心理误区有哪些。
  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研究忽略了对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行为的研究和分析。现实生活里,越想赚钱的投资者,越容易蒙受损失;投资者交易得越多,其投资表现也越差。因为,这类投资者更易受行为偏差的影响。和其他决策过程一样,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容易受其他人和“社会共识”的影响。每个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损失,看似只是随机产生的投资结果,实际上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回首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一次次泡沫、幻灭、惊涛骇浪,投资者们常常陷入了种种心理误区而难以自拔!
  投行从业人员最常见的12个投资心理误区:
  1.“家花不如野花香”。不珍惜已拥有的,对未到手的则持有过于美好的想象。
  2.短期趋势长期化。把过去的增长过度外推到未来,把不可持续当做可持续,是成长股现金和周期股现金的共性,即过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
  3.仓位思维(confirmationbias)。大多数人常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而对反面的论据视而不见。投资者们则是有了仓位,自然思维上会变得不客观。
  4.标题党。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新闻标题做出过度反应。
  5.过度自信。在这一点上基金经理表现尤甚,他们自认为有能力预测公司的未来成长性,以致所谓增长型股票普遍被高估。
  6.心理账户(mentalbudget)。人们喜欢在脑袋中把钱分成不同部分(如买房的钱和投资教育的钱),而投资人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的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因而无形中把买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之一。
  7.榔头症。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用一种模式生搬硬套。在一个榔头看来,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钉子。
  8.锚固偏见(anchoringbias)。投资者潜意识会把原有估价当成合理、当成参照的锚点。而实际上,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可越涨越便宜,反之可越跌越贵。
  9.选择性记忆(selectivememory)。对自己的正确决策印象深刻,对自己的错误却记忆模糊,是人脑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表现在投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持有的牛股都津津乐道,对踩过的地雷却避而不谈,不汲取经验教训,这样会严重阻碍投资水平的提高。粗略统计,股市中能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的人实为罕见。
  10.后视镜。世事变迁,牛熊交替,前一年正确的做法在下一年可能是不合时宜的。投资人会总结,只可惜的是总是从“后视镜”中总结。
  11.亏损厌恶症。股票的投资价值,与买入成本无关。该不该卖,也与是否亏损无关。简单说,夸大亏损,始终认为“1万元亏损带来的痛苦是1万元盈利带来的喜悦的2倍”。
  12.羊群效应。现实生活中,基金经理抱团取暖,散户跟风炒作,羊群效应无处不在。不管是集体看空还是集体看多,最一致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而那些在高处有如临深渊的谨慎,在低谷有仰望星空的勇气的人,皆非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