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是考试的公共科目,下面分享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结构性货币失衡、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等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货币与金融重点总结(部分):

  1.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结构性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大体一致,但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3.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重要内容,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4.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①M0=流通中货币;②M1=M0+单位活期存款;③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5.货币供应量M2的计算公式为: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其中M1=M0+单位活期存款,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6.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7.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8.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相关阅读推荐
以上就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货币与金融】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经济师】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经济师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