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考试通过之后需要进行高级经济师评审,只有评审通过之后才能获得高级经济师证书,高级经济师评审中对论文发表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里小编整理高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起来参考写一下吧!
高级经济师农业经济专业论文范文!
  一、农村教育对促进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农村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数据表明:如果农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提高1%,那么就可以促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提升2%左右;如果农民的普遍中文盲所占比下降1%,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会增加1.2%。此外,世界银行也就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由此可见,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农村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约占全省的66%,农村经济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对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贵州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力以及生产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农村教育一方面能够为农民及其子女在非农部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让农民能够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改善并提高对应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将生产和经营有效结合起来,获得更多利润。简言之就是农村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决策和变革能力,所以说,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2.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农民收入的多少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为基本、明显的标准,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其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在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能够让农民对与农业有关的基本科技知识有一个比较明确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耕种、灌溉和施肥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兴农,在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农民平均家庭收入水平得到一个良好的提升;在非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可以让农民能够更为合理地对家庭资源进行配置,不仅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而且还可以提升其与人交际的能力,为农民向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转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扩大,进而促进农民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教育普及的越来越广的情况下,部分有初中文化的人无力继续学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水平,可以更多的利用现有知识水平增加自身的收入,如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自身副业来提高收入,农村的教育对当地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作用着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以下就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中对教育的重视性,结合贵州当地的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中教育的理论支持
  当代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力的投资,这种投资是一中对身体状况的投资,以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为目标,第二种是智力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投资教育,对身体方面的投资远不如对智力方向的投资力度对经济发展的效果来得明显,现在,为了明显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提高和要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形成,我们国家将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经济学家将花费在物质资本上的资源看作是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重要投资,而不是将它看做是消费,在本文的研究中,集中分析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国家经常对农村教育的整体投资不足,在不同的层次的农村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情况也处理不当,或是农村内部无效率的使用有限资源。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是可以体现在现在的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及质量所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对农村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农村教育的活动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可以得以增长一种生产性的活动。将此作为一种投资,教育必然会增加无形的积累,这种积累讲藏在人的体内,会在将来的某个时段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农业的人均产出,世界银行的分析表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其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越高。虽然不一定都是教育产生的作用,而是由于个人的普遍能力越高,对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高,那样的产出就业会随之越高,可以教育无疑还是能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教育的回报率也偏高,而且在回报率中,私人的回报率总是可以高于社会的回报率,低收入国家不论是社会回报率(中级水平教育18%,大学教育水平13%)还是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23%)都高于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回报率(中级教育水平11%,大学水平教育的9%)和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10%)。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些国家当中教育是相对稀缺的商品。教育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质量的重要影响,并以此对在农村地区扩散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对当地农村的人口观念有着重要改变,并以此对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当前贵州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财政管理缺乏合理
  贵州省农村教育中当前普遍采用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是“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该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放置在了县级政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对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和办学效益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县。一方面,这些县大多都在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县级财政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即使改革之后,国家下拨了一定数额的教育经费,但是却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下辖的乡、镇、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乡、镇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因为“以县为主”体制将大部分的农村教育管理权都交给了县级政府,既缺少经费,又没有什么实权的乡、镇、村在实际办学中逐渐形成“、要、靠”的办事习惯,以至于影响到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此外,“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明确规定省级政府财政在农村教育中的职责,以至于县级财政面临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时,无法有效得到省级政府财政的及时支持和帮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贵州省现有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农村教育的正常开展。
  2.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缺乏是贵州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第二个问题所在。有相关调查显示,贵州省不少农村中小学都存在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无法充分满足适龄人口求学需求等问题,国家教育局规定,全国小学都应该统一开设计算机课和外语课,但是贵州省诸多的农村小学因为受到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以至于这些课程大多都流于形式;至于所提出的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目标,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根本无法实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进城务工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接受农村教育的适龄人口越来越少,很多中小学校都因为没有生源而撤除,但是一部分学校的撤除并没有改善农村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众多的中小学仍然没有配备电脑、语音教室,也没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图书室和实验室。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匮乏,不仅无法充分满足农村适龄人口的学习需求,而且对农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四、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途径
  1.加强对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财政管理体系,是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首先,对农村教育责任和权力划分上可以采取集权和分权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起由中央、省、地、县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管理体系,在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充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并提升农村教师薪资待遇。其次,进行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制定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到各县之间的实际差异,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合的教育财政管理制度。最后,在循序公平、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级政府教育经费的实际分配中,可以稍微加大对一些经济收入不甚理想的下级政府的照顾,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育经费匮乏的状况。
  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改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如可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指标,为他们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其次,尝试建立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定期轮换教学制度。如规定乡村教师在任职一定年限,获得一定程度职称后就可以去城镇教学,又或者规定城镇教师在任职之前,必须在乡村任教一定年限等。再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应该以提升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为主,在具体的农村教师教育培训中,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保证起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本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在其所在学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培训经费,而且还不耽搁教师日常授课。此外,针对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可以从提升薪资待遇、给予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春花.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
>>免费领取2024年高级经济师评审+论文指导试听课<<
以上就是【高级经济师农业经济专业论文范文!】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经济师】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经济师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