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有方案显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对延续多年的“一行三会”组织结构做出重大调整,首当其中的便是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隐含保险监督委员会,不久之后,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由“一行三会”转变为“一行两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金融开发之初,当局为何将“矛头”直指银监会与保监会,却不包括证监会或其它委员会?楼继伟同志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与自身风险匹配能力等方面,银行与保险领域是有共性的,二者都在管理自身资本收益、风险收益和久期的匹配度。换言之,证监会主要作用在于管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属于投资消费者保护类别范畴,它对证券公司是没有资本金要求的,所以说,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是必然,证监会就是坚挺单干。
朋友圈看到一篇高顿网校发的文章,名为《紧急通知!国税、地税正式合并!印花税或将取消》,原来不只是笔者关注的金融监管体系发生“地震”,国务院组织架构都在发生改变。既然体制已变,改革尘埃落定,合并之事也是板上钉钉,那么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走向呢?
事实上,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已经不止一次“震动朝野”,纵观前后几十年,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经历多少次分分合合,迂回婉转,不断试探,可能深邃而不失激情的中国真的是在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吧。
1948-1991: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元老级重臣”
在中国为时不长的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史中,中国人民银行从来都是扮演的主角,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成立时间早于1949年。
人民银行成立1948年,次年由石家庄迁往北京,主要任务发行人民币及整顿私人钱庄,行使最原始的监管职能。
1952年,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之路走上第一波巅峰,形成以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两大机关单位领导的新中国新金融体系。
1969年,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人们职能听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牌子,各分支机构也被地方财政局收编成立地方金融局等单位。
1978年,人民银行独立出来,但作为国家主要金融监管部门,其职能上既行驶央行权利也办理商行业务,既是金融监管者,也是金融服务机构。
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各大国有行相继独立,其中一个重要事件:1984年,新设中国工商银行,重点实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商业银行角色,这一重要节点的出现,完全标志人民银行开始“收心”专门行使央行职权。
纵观时间轴,20世纪末人民银行基本统一监管所有金融活动,是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史上的元老级重臣,功不可没。
1992-2002: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开始分裂”
刚好触到改革开放的脚步,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而金融监管体系正逐步走向分裂局势,重要标志事件就是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与证监会的成立。
其实1986年我国就有了证券业务,随后各类证券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民银行统筹监管银行、信托、证券等业务有些力不从心,直接导致市场出现一系列违规行为,如轰动全国的“8.10”事件,但这一事件同样催生了证券委与证监会的出现,为了更好的实行监管手段,保证市场的稳定,中国证监会成立统一监管证券市场。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接管了全国各地保险业务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由人民银行对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管,央行业务量骤增。
1997年,中央开展11月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强监管、整秩序、防风险”的工作方针,此会议后于次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分管我国保险业务的监管任务,为央行又分担了一项重任。
2003年至今: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大家庭”
可以说从2003年开始,我国金融监管真正意义上由“一家统管”踏上“诸侯分管”之路,这种分业监管体制基本成型。
为提高监管能力,与监管专业化水平,传统监管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如今的金融体系发展,监管体制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改革主力部队形成三种思路:成立银监会、成立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局、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体制。最终经过多方讨论采取了第一种思路成立银监会,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接手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责。
1995年证监会全面接手人民银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1998年保监会接手保险业监管工作,2003年银监会履行银行监管职能,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一行三会”制度正式成立。
换句话形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始末,就是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不断被剥离细分,划分到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这样的“诸侯”手中。
金融监管之路坎坎坷坷、一波三折
为什么领导人要在这条难走的路上迎难而上?一行三会的格局还不能完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监督么?答案是不能!
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当前分业监管尚且年轻成立时间不长,应该还有挖掘的可能,那么对于体制改革的高涨呼声从何而来?
人民群众在金融发展切实收到保护了么?实体经济有没有被全部覆盖到?金融机构打野蛮生长真的没有问题么?这些问题一抛出来相信大家就容易理解了,我国已与国际接轨,其高速发展的金融理论与业务体系,使得传统监管手段的弊端逐渐暴露,导致多个领域出现监管空白与缺位。
就拿新领域和衍生品的出现举例,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监管模式的最大“重击”,从2015年开始的线上资金交易问题,多起诈骗、套利案件出现,加上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时兴起来,对传统银行储蓄等柜台业务都是不小的打击。
这也是银行业改革的一大原因。传统保险业务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退居一隅,保险业开始谋求新领域的开拓,车险、产品险、农作物险等各类新产品。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混合发展,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就拿互联网来说,基本上已渗透每一个领域,那么再回头看一下我国金融监管是分业监管体制,那么与混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是否可以玩到一起呢?
显然不现实。
目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多数金融机构均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的甚至是跨行业、跨领域无线延长业务链,要知道这种交叉经营虽说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加大的风险发生的概略,还给监管带来难题,实例太多就不举例了。
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行三会级别相差无几,谁也没有命令谁的权利,现在我们已经走在高速公路上,如果速度低于90码,危险立刻降临,但在保持120码的速度时,自身安全与稳定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敌人”就是系统性金融危机,不可忽视、无法跳过、只能面对。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防范系统金融危机铺路,加强与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做好切实打防工作。国务院设立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更是一剂强心药,对现有市场环境发出警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工作、完善征信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金融发展之路。
完成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师人才数量大跳跃,为我国金融开放政策添砖加瓦,事实上除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些新一线城市如成都、西安、南京等都在大力培养自己的金融人才。现阶段,国家正在全力以赴对抗金融风险,在这个风险频发、风险高发的时间里,什么人才最抢手?
FRM证书持有人(金融风险管理师),FRM作为风险管理领域最权威证书一直承担着输送高品质、高质量、高水平的风管人才。前十年,没人知道FRM考试,后十年金融人都在讨论风管领域,目前国家重点培养的金融人才就有FRM人,不仅有良好的大环境,在国际趋势下,风险管理势必在整个金融领域掀起风浪。
金融监管并不是一句口号,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前辈与优秀企业家都在这个问题上耕耘良久,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恒心,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作者:Luvian,高顿财经签约作者,留英海归,主业财经,副业心理。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