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顿集团市场副总裁黄慧文的眼里,教育意味着奉献和成就,商业价值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奉献,首当其冲的是情怀。授课人将自己的知识、见解、经验提炼成有价值的知识点与人分享,如果教育处处都是用盈利点来衡量,可能未必是最划算的领域;而成就是站在高顿集团本身视角而言,把时间拉长十年、几十年,高顿培训过的学员成长就是高顿的成就。高顿认为,让人掌握财经的知识、获取财经的力量,最终这些力量汇聚到一起,能够推动新商业文明。
创立于2006年的高顿集团,深耕财经教育领域,从To B企业培训起家,继而开拓To C市场,目前旗下拥有众多线上、线下财经教育品牌,如高顿财务培训、高顿财经、高顿网校、高顿研究院、Hi实习、中国管理会计校友会等。
在2018中国财经女性领导力峰会的交流现场,黄慧文就高顿搭建终身财经教育体系中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融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以及业态布局等方面给出了答案:走向全球、整合终身财经教育业务链、促进新商业文明。这也是高顿集团的未来目标。
终身教育体系
2006年的高顿教育,起初还只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培训,纯粹的To B市场。2015年,高顿集团获得新东方A轮融资,踏入资本市场。到了2018年,由纯To B到To B、To C共同发展,由纯线下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由国内到国内国外共同发展,高顿集团始终聚焦在把财务培训这一件事做好的理念上,提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给予使用者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经培训,也不是一个财经证书的获得,这都是浅层次能力层面所能达到的。而高顿要打造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很大的愿景:当使用者还很年轻的时候,高顿会告诉你财经是怎么一回事儿;在即将步入职场之时,会给与非常具体的支持,帮助使用者获得国际上最权威的财经证书,打开职场大门;而当使用者成为职场人士,高顿又会帮助使用者规划职场道路,获得职场社交,慢慢助力发展成行业领导者等。
可以用一句话解释高顿的特色,“从产品中来,但是不限制于产品本身。”
比如:高顿财经,为个人财经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以财经学习者考证(职业资质考证)为核心业务。高顿财务培训,服务企业客户,为一些大型企业提供专业化财务和金融领域的公开课和内训服务。高顿网校,做互联网的财经课程教育,其中包括交互、社交、慕课、题库等。再比如:针对于习题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了顿悟系统,让使用者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不重复推送。
在这些产品的设计和区别中,我们不难发现,高顿每一次的产品开发都是超前的:每当嗅到财经教育市场需要什么,高顿总能迎上风口给与市场相对应的产品,继而完善其在财经教育领域的布局。
黄慧文在形容高顿学员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一个很古老的词语“传帮带”。正是这种“传帮带”,让高顿的学员之间有了传承的感觉。实际上,专业产品一直是高顿的产业特色,高通过率也是有数据做支撑的。但是市场上财经培训并不只有高顿一家,除了专业和师资力量的硬件设施,传承感起到了一种口碑式的市场作用。
To B+To C、线下线上
“财经圈子对高顿的喜欢和信赖,有很多都是自发的口口相传,良性循环。”黄慧文告诉记者,“实际上市场开发我们没有投入过多广告宣传,把钱投入到产品本身改进中倒是我们最专注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不是卖方市场,好的产品本事会说话。”
高顿教育在引领潮流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一直走在技术前沿:2010年,高顿开始尝试网络授课,迈出了线上的第一步。那时候其实网络授课是一个很创意的概念,牵扯到流量的投入,还和当初本身稳定市场转型是有一些矛盾点的。但高顿至今一直流着创业的血统,突破自我让高顿抓住了线上市场的开拓契机;2013年,高顿教育启动学院服务,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为大学提供教育服务,同时帮助大学进行专业建设,并将高顿拥有的国际化的资源引入给到大学。
目前从高顿的业务布局方面来看线下线上的大融合,有打造一个完整的财经培训生态系统的趋势。而线上线下的区别由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区分不明显。
比如高顿有款很有代表性的产品叫“私播课”,据说特别受学员的欢迎。但是要定义他是线下还是线上,还真的不好界定。形式上是线上的,学员坐在电脑前听课;听课时有讲师会时时互动,学员在听这个课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提问回答。一个产品在形式上是线上的,但是它有线下的服务体验,这是物联网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特点,但总体而言,物联网加大了对人类内心感受的探索。
从人群分布来看,高顿跟传统的K12会有点不一样:其最核心的一个学员层,目前是18岁—35岁这样的梯队,但实际上高顿一直在不断地向两端去扩展,未来会更低龄化,其实国外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财经课也很正常。
从布局终身教育的业态来看,高顿希望用各种形式各种产品来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国内和国际也最终会被打通。在高顿现有的学员中,本身就有留学生;而高顿的六个最核心的产品中,有五个证件是有国际社会认证的。高顿的目标不仅仅是服务于中国,而是面向全世界提供最一流的财经人才,这个是高顿面向国际化去做的融合。
而反过来说融合是双方面的,高顿培养出来的这些财经人,某种程度上他们有点像中国财经文化的使者,他们在这个舞台发光发热也会让全世界人关注到中国财经人的风采。
高顿无论是横向层面的打通,还是纵向层面的打通,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原来是做to B的,但是现在To B+To C;现在主要针对18岁—35岁,但未来可能有相对低龄一点的教育,或者高龄一点不要证件,仍要更新财经知识的一批人。
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
继2015年接受新东方投资A轮数千万美元用于发展高顿的在线教育项目后,今年高顿教育已经敲定了C轮投资方,黄慧文透露,本次融资更看重的是资本的赋能。
人工智能+教育,是目前高顿集团的着力点。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顺势的过程。人工智能是未来方向,高顿在自有数据的基础上,开发了人工智能平台习题库,已经尝到了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发展的甜头。
黄慧文拿教育服务类产品题库举例,在高顿的数据库里,学员可以把相关题目内容上传到题库,老师也会把相关这种题目的内容以及大家的分析过程上传到题库,而这些内容是服务于行业,可以共享的。
再比如高顿今年开发了一个顿悟系统,是完全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依托技术平台和高顿不断导流进来的数据量,通过测试把知识图谱分析得非常清晰。简单来说,就是一般学员在培训的时候,学校只能给你做样题,一套一套的直到过关。但要是使用顿悟这个系统,学员已经掌握到的知识点其实是不会再重复地推送的。因为学员在做第一套题的时候,就已经依托高顿的研究院,分析出造成这道题学员不会的可能原因。假如做错题目有ABC三个原因,A是这个知识点学员的本身疏漏,那系统会再让学员强化一下;B可能是因为学员某一个其他的知识点不理解;C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那么顿悟会针对这三个不同的点再去做推送,从而使学员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但科学的技术没有止境,它终究是一个途径,让你更好的服务学员。”黄慧文在强调科技赋能的前提下,更认清高顿更内核的东西是专业和积累。有时候,创新和固本并不冲突,它讲的是企业经营的脚踏实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不是脱离实际只关注风口,而高顿的状态是一直走在创业路上,完善财经教育生态链。
来源:中·新网上海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