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写了一个“哪里的楼市最危险”系列,逐个省进行分析,至今研究了经济总量*5的八九个省,查阅了这些省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最近3年的统计公报。在这个过程中,再次用数据证实了我此前的一个判断:中国城镇化已经全面失衡。
  关于中国的城镇化,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大城市化”,以三四十个大城市为载体,将中国城镇人口的大部分装进来;另一种主张是均衡发展,尽量就地实现人口转化,发挥地级市、县级市的作用。去年以来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采用了后一种思路。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指出过,由于新政区划存在严重缺陷,省太大无法直接管理县,结果就出现了地级市长期代管县和县级市的现象。其结果是,普遍存在“市搜刮县”的现象。当然,省城则在省级政府的支持下“搜刮全省”。这样,中国的公共资源高度集中在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地级市还能从县里争夺到一些资源,县和县级市就比较悲催。其结果,人民用脚投票,去公共资源多的地方生活。在河南、四川、陕西等多个省份,不少地级市过去3年小学生人数都减少了超过20%,更有一些地方接近30%!
  相当一批省会城市房地产开发情况,反映了这种失衡,以及对未来更加失衡的预期。不妨看看我随手整理的12个省区的基本情况:下面表格中“投资占比”,是指省会城市2013年房地产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面积占比,是指2013年省会城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占全省的比重(其中合肥、长沙是销售面积占比);人口占比,是指2013年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占比也非常高,但比西部略好。东部情况不一,比如广东、江苏和山东,经济实现了百花齐放,省会城市相对弱势,所以占比不高。但浙江、福建、辽宁三省的情况比较出人意料,因为沈阳有大连为竞争对手,杭州有宁波制约,福州有厦门和泉州制约,但仍然出现了资源高度集中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加上省内的第二大城市的份额,这个省份其他城市就非常可怜了。可以看出,中国的西部地区省会“一城独大”的趋势非常明显,西宁是中国最强势的省会城市,我在此前发表的《中国省会城市窝里横排行榜》里,就从资金占有角度解读过,目前从房地产和人口角度看,西宁也非常厉害。
  从数据中我们还能看出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省会的房地产开发领先于人口增长。除了福州和沈阳,其他省城房屋建设或者销售面积所占全省比例,都两倍于人口所占比例。也就是说,开发商认为未来这些省城能继续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
  当省城“住房建设增速”以两倍于“人口增速”的趋势演进下去,必然导致房屋供应量偏大,库存增长。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当然是省会出台政策,跟省内地级市争夺人口,比如南宁、海口、成都、杭州都这样做了。如果省会城市出台政策“抢人”,一般的地级市是没有还手之力的。这样,房地产商通过倒逼的方式,加剧了城镇化的不平衡。对于省会城市地方政府来说,他们当然乐观其成,乐助其成,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政绩,增加财政收入。
  也就是说,虽然中央千方百计通过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来调节城镇化进程,希望实现均衡发展。但地方政府则肯定会与房地产商合作,推动城镇化不均衡发展。在这个掰手腕过程中,地方政府显然可以偷天换日,暗度陈仓。
  所以,中国的城镇化注定是“失衡的城镇化”。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提前做好规划,尽量缓解大城市病,非均衡的城镇化反而可以节约土地,实现集约化发展。比如深圳加上东莞,仅仅4000平方公里,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二,但实际生活了3000万以上的人口,环境不也没有恶化吗?
  放下均衡发展的梦想,减少行政干预,主动应对“大城市化”时代的到来,才是中国城镇化的上上策。当然,对于投资房产的人来说,远离中小城市,尽量到大城市买房则个永恒的真理。还是那句话,买房要跟着有权有钱的人走,跟着公共资源走。(文章来源:乐居)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