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全部下架不准销售 “世卫版”新规10月出台
  近期,欧盟通过非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快速警报系统对中国产的电子烟发布警示通报,指出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全部下架不准销售。虽然这则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金证券》记者接触的行业内部人士却波澜不惊,“这样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电子烟是个蹒跚起步的新生儿,究竟怎么管,每个国家都在探索中,但监管趋严肯定是一大趋势。”
  欧盟发四道警示通报
  电子烟产品通常由烟枪、烟弹等组成,其以仿真气雾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低于传统香烟的微量尼古丁,烟雾中不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使烟民逐渐降低使人上瘾的尼古丁吸入量,直至戒烟成功。
  近日,深圳梵活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FEELLIFE”牌电子烟雾化液连续被欧盟通过RAPEX系统(非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快速警报系统)发布了四次警示通报,所涉及的国家有法国、西班牙和荷兰,通报中说明该产品外包装上未标示相关的危险公示信息,且没有配备防儿童锁定装置,要求该公司所生产产品在上述国家全部下架。
  就在8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禁止人们售卖电子烟给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禁止人们在公共建筑内吸电子烟,直到有研究显示电子烟发出的烟雾对周围的人无害为止。
  据了解,中国人可谓电子烟的“鼻祖”,2004年5月如烟公司就售出其*9支电子烟。目前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及电子雾化液由中国生产并出口外销,主要销售市场为美国和欧盟。
  电子烟连遭“打击”,对国内厂家影响几何?昨日下午,《金证券》记者致电深圳某电子烟企业总经理冉慧,她正在收拾行李,“我马上要去参加德国、法国的电子烟展会。”听明记者来意,她语气轻松,“如果影响很大,我还能去参加展会吗?”
  冉慧对《金证券》记者解释,目前国内厂家出口的是电子烟设备,烟油大多数由当地企业提供。各类警示一般针对烟油、烟雾可能存在的潜在伤害,这与中国厂家直接关联不大。
  消费需求如“候鸟”
  不可否认,市场无序、监管尚不完善、身份悬而未定是电子烟的*5风险。早前,瑞士公共交通协会宣布,从去年12月开始当地禁止乘客在公共交通上抽电子烟。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怀俄明市的一名退休建筑工人,则因在公共场所吸一支电子烟而遭到罚款300澳元,这在澳洲尚属首例。
  这也让电子烟行业的需求“像雾像雨又像风,好一阵坏一阵,来得快去得也快。”冉慧对《金证券》记者介绍,比如去年3、4月份马来西亚对电子烟的需求骤增,受此刺激,深圳一下子冒出了500家工厂。但才几个月时间,由于电子烟影响到传统烟草企业,马来西亚出台相关限制条例,这个市场立马就淡了。这种“候鸟”现象在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出现过。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烟一直在欧美市场稳定,近期这些国家频传监管利空,成为影响电子烟生产销售的“紧箍咒”。就国内而言,电子烟更处于政策空白。沪上一位券商研究员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由于中国对公共场所吸烟控制并不严格,国内电子烟消费群体为“小众”,因此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电子烟进行产品性质归属划分,更谈不上立法监管。
  世卫新规出台在即
  一边是电子烟制品的命运始终处于政策迷雾中,一边是电子烟规模在狂奔。在过去两年中电子烟全球主要市场——美国规模翻番达到1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而中国拥有3亿多烟民,前述研究员称,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焦油,电子烟里不含焦油。相比而言香烟的危害要大大高于电子烟,电子烟在中国需求启动是大概率事件。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2日-4日,由电子烟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子烟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人士透露,对于电子烟这一新生事物,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态度还不明朗,有的国家倾向于把它作为烟草产品,有的国家把它作为医药产品,或者电子产品,所有可能的法规还都在讨论之中。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规定电子烟属于烟草范围,并且将在今年10月在莫斯科举办控烟会议,届时所有《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署国将前往签署世卫组织出台的电子烟规定。
  前述研究员表示,“这是目前电子烟行业面临的*5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8月26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来看,即将出台的规定应该会比较严苛。”
  即便如此,这并不能阻挡大佬进入的脚步。目前世界前五大烟草公司都已介入电子烟,国内烟草集团也在暗中布局,东风股份(601515,股吧)、上海绿新(002565,股吧)、劲嘉股份(002191,股吧)等上市公司更是公告进军这一领域。昨日,劲嘉股份内部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公司电子烟业务仍处于筹备阶段,行业加强监管是必然趋势,产品品质将是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