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泰斗葛家澍
 
  海峡导报(微博)11月26日讯(记者 詹文梁静)凡是中国高校会计系的学生,都读过他的教材。
  从教68年,他带出70多位博士,无数学生。中国还有上百万学生,只在教科书上跟他交流过。
  昨天凌晨,他走了,从此后,他定格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里的一项收录辞条:葛家澍。
  不过,未来的日子,依然还有无数的学生,通过他的教材和他往来。他被称为“教科书上的人物”,他编写的两本会计学教材,发行量都超过百万。
  中国着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厦大教授,国务院批准享受专家津贴的*9批专家之一,葛家澍曾创下多个中国*9。1945年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93岁却教书68年,年过九旬之后,他依然带学生做科研。
  他有过很多荣誉,人们都尊他为大师、泰斗。而他,年过九旬后依然习惯“每日三省吾身”,他曾说,自己究竟有无价值,交给后人评说。
 
  倔强的斗士为“借贷记账法”正名
  在学生回忆里,这个说两句话就嘴角上扬,总爱温和微笑的教授,却有另一副倔强模样。
  学会计的人,都知道“借贷记账法”。这个现在广泛使用的会计记账法,在中国一度被严厉批判、被抛弃,人们认为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是有阶级性的。
  那是个复杂的年代,每个人说话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谁都想不到,厦门一个文弱教授却变成斗士,公开为这种记账法正名。
  1978年,葛家澍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指出,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手段,不同的记账方法的区别仅在记录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对账方法等,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性。“记账方法怎么能够分中国的跟西方的呢?它本身就是一个记账工具。”葛家澍这么说,毫不畏惧。
  这篇文章,轰动了会计学界。当时的上海财大副校长郭森麒写信给葛家澍说,他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9炮。那以后,“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间人为筑起的高墙,被推倒了。
  在学术上极为倔强的葛家澍,总被形容为斗士。
  不止是这“*9炮”,他在中国会计界享有的地位还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论为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的全面介绍和引进铺平了道路,中国建立了一个能和世界接轨的会计体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葛家澍也是推动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先锋之一。每当会计新法要出台前,财政部的会计团队都会先到厦大,听听葛家澍等人的意见。
 
  谦虚的大师拒绝泰斗之名,任何时候都谦虚
  “大师”、“泰斗”,对于葛家澍,人们都是如此恭敬称呼。
  这两个称呼让他有点“坐立不安”,自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是泰斗、也不是大师,那只是自己努力的目标,对这两个称呼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葛家澍说,在科学研究的长河里,我只能算是一滴水。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成大师或泰斗,他就“完了”,因为他就无法前进了。
  盛名之下,葛家澍被认为是“极谦虚”的人。这评价,他接受了。
  在90岁的那次庆祝会上,葛家澍说出他的人生准则:为人处世,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别人,一定要看长处,对自己,要看短处。
  即便已经是盛名在身的教授,对晚辈对学生,他依然谦虚。
  葛家澍的学生,中国*9位会计学女博士、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晓辉还记得20年前,她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并吸收葛家澍的有关研究,完成一本着作《物价变动会计》。这本书,葛家澍对书稿做了三轮深入细致的修改,倾注了大量心血。关于署名,葛家澍不同意将自己署在前面,一再叮嘱要将曲晓辉署为*9作者。最后,还是曲晓辉在邮寄书稿时,悄悄把葛家澍的名字改在了前面。
 
  会计界“葛家军”过了90岁还带学生上课做科研
  即便过了90岁,葛家澍还在上课,做科研、发文章、带学生。
  葛家澍很时髦。手机上网、扫描,现在最时髦的东西、时事热点,都会被他穿插到课堂里。“他关注和了解的,永远都是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曲晓辉说。
  很多学生说,“跟葛老师在一起,会让人忽略他的年龄。”
  但这么个时髦老者,学术上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个葛门弟子,都对他的“约法三章”记忆深刻:一曰吃苦不惧,再曰学问不浮,三曰不乱发文章。如果有学生做学问偷工减料,葛家澍会不怒自威。
  自1945年厦大毕业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现在都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9”——“*9位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9位审计学博士”和“*9位会计学女博士”。几十年,葛家澍培养了70多名博士。
  厦大校长朱崇实形容葛家澍为“卓有见识的战略家”。他说,在厦大组建管理学院时,他曾去请教葛家澍,葛建议要以会计学为核心来组建管理学院。
  朱崇实说,现在,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说法:厦大是中国培养财务总监(CFO)*4的中国大学。对这个荣誉,葛家澍功不可没。
 
  一生的遗憾从不曾见过母亲长什么样子
  这位每天和数字打交道的经济学家,却有很深的文学功底。
  他喜欢古诗词,经常用《红楼梦》谈管理和会计理论。他很喜欢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跟学生说,为人处世应该如此。
  酷爱京剧,葛家澍尤其欣赏谭派继承人余叔岩的表演。他经常跟学生说起孟小冬,那个余叔岩的弟子、着名京剧艺术家。
  孟小冬最后一次表演是在1947年,之后再没登台,但仍然保持每天吊嗓子的习惯,从不间断。葛家澍对学生说:“每个人都应有所追求,做学问也是如此,就要像孟小冬那样,不为名为利,持之以恒地追求。”
  学生们都喜欢和葛家澍相处。哪个学生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哪个学生失恋了,哪个学生家里碰到困难,只要说过一次,他都记得清楚,时不时关心起来,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葛家澍和妻子钮静安是师生恋,相差9岁,这个上海大小姐爱上了穷教师。年轻时,葛家澍基本把家和三个儿子都扔给了妻子,自己专心做学问。
  他曾说,这一生的遗憾,是不曾见过母亲长什么样子。在他出生13天时,母亲就去世了。
  昨天凌晨,葛家澍走了。在另一个世界,他将见到母亲的模样……
 
  会计学泰斗仍在云端看账本
  海西晨报(微博)讯(记者 陈巧恩)在一年中天空*6远透亮的秋日,厦大的“老葛头”走了。学生们说,他就是换个地方看账本去了,想他的时候就抬头,也许在云端,还带着他标志性的温暖微笑。如此亲切的“老葛头”有着响彻中国会计界的大名——葛家澍。
  昨日3时40分,葛家澍因病医治无效,安详辞世,享年93岁。稍晚,厦大发布讣告称其为着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开拓者和会计准则奠基人,厦大文科资深教授、厦大经济学院首任院长。据悉,送别仪式定于27日13时30分在厦门福泽园敬亲堂举行。
  葛家澍1921年3月出生于江苏兴化,1945年毕业于厦大商学院会计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遴选为我国*9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9批博士生导师中,会计学导师仅有两人。上世纪90年代,他被国务院授予国家专家津贴,系首批享受者。
  从教68年,葛家澍桃李满天下,特别是为中国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比如培养出*9位我国自己培养的会计学博士林志军(现就职香港浸会大学);*9位来自台湾、毕业于大陆(厦大)的会计学博士涂春永;*9位中国女会计学博士曲晓辉(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大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9位中国的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为厦大教授、博导)……
  去年12月,有一个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推动的项目组请葛家澍口述历史。当时的记录显示,葛家澍说:“我对自己评价,叫做‘名不副实’。当然,从健在的老一辈的会计学者来说,我是比较老的,跟我同辈的现在都先后凋零了。实际上,我感到我也没有做什么工作。”学生们说,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葛老,谦逊,平和,“私下里,我们爱叫他‘老葛头’,亲切”。
  也就是在那一次,葛家澍寄语所有会计人:“把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推向前进。”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