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券公司年报的陆续发布,IPO业务的惨淡业绩也尽显无疑。
去年,共有22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同比下降41.7%;合计融资约1680.2亿元,同比下降59.0%,融资金额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2012年,IPO募集金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券商有中信证券(600030.SH)和国信证券2家,分别以170.12亿元和168.12亿元的承销金额,以及17.1%和16.9%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业内。
而在2011年,IPO募集金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券商有6家,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成绩都在200亿元以上。
以平安证券为例,2011年平安证券以297.95亿元的IPO募资和11.11%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而在2012年却滑出前三位,承销金额缩水79.35%,仅有14个IPO项目落袋,而在2011年有34个。
不过,在IPO市场惨淡之下,债券市场的承销收入则为券商投行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粗略估算,债券业务给券商贡献了137.7亿元的承销收入,远超IPO业务贡献的收入。与IPO多家公司颗粒无收相比,今年只有少数几家券商在债券发行上落空。
在投行的发展遭遇了寒冬之时,更多的证券公司开始谋求转变。事实上,在目前阶段下,不仅仅是经纪业务,包括投行业务在内,各券商之间都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如何寻求差异化的发展、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也将是各券商面临的挑战。
兴业证券总裁刘志辉认为,以前更多的是关注上市公司、IPO业务,但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整合过程,尽管实体经济没有上市,但是它依然有并购的需求。未来对实体经济的并购,将更进一步拓宽投行的服务范围。
事实上,在政策不断松绑的背景下,大多数券商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
深圳一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做的业务不是保荐类的业务,是非通道业务,比如结构融资、机构融资,对多种创新业务都在进行探索。结构性融资是指通过改变公司的股本结构、债权结构达到融资的目的。
“准备完IPO财务核查,我们现在做的主要是一些债券和并购。”一家中小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