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债市的噩梦。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债总指数净价指数从10月8日的111.468起连续走低,下跌至11月20日的107.62,累计跌幅达3.45%;虽然此后该指数又迎来多个交易日回升,但全年颓势终或难扭转。
  为了解债券熊市中的银行理财的到期情况,本期理财将年底(12月6日至12月31日)将到期的债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纳入统计范畴。
  统计显示,年前共有295只债券类理财到期,但和债市的惨烈程度相反,本期债券类理财预期收益率仍保持了与其他类理财相似的收益率。据计算,年底到期债券类理财预期收益率的平均值为4.77%,而中位数则为4.9%。
  另一方面,和一般债券期限相比,前述债券类理财的存续期限亦较短,其平均期限仅为102天;而这也意味着,部分年底到期的债券类理财或将面临预期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双重兑付压力。
  若以中债总指数净价指数的近期峰值——11月29日的108.721倒推计算,102天内累计跌幅亦达3.11%,这或意味着,在此区间存续的债券类理财产品的真实业绩恐难乐观。
  具体到各银行情况中,进入前述债券类理财统计的预期收益率前50名的银行共有13家,其中兴业银行入榜产品最多,达15只,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共有31只债券类理财产品即将到期,其中27只的期限在3个月以内。
  此外,温州银行和重庆银行进入预期收益排名前50的债券类理财数量紧随兴业之后,分别达到10只和7只。
  在前述期限偏短、预期收益率偏高的债券类理财大量到期之时,相关银行的兑付压力也将逐步升高。
  同时,共有10家银行出现在预期收益率排名后50中,其中邮政储蓄银行的入榜产品最多,达14只,而广州银行、北京银行则紧随其后,到期债券理财产品分别达10只和8只。
  与此同时,这三家银行的该类产品期限较长,通常为半年以上;这或意味着,三家银行的流动性及预期收益兑付压力相对较低。值得一提的是,邮政储蓄银行亦为即将到期的债券类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发行行,其即将到期的债券类理财产品共达32只。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债券类理财虽承受债市暴跌的压力,但由于“保兑付”行业惯性的存在,前述即将到期的各银行债券类理财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亦较小。
  据报道,由于存在信息披露等诸多缺陷,多数银行在部分理财账户出现实际亏损而面临预期收益兑付困难时,仍会通过内部收益转移、平衡多账户盈亏等关联交易的方式掩盖真实业绩。
  今年年中,监管层虽然曾叫停同一银行下自营与理财及理财账户之间的债券对手交易,但各银行仍可通过第三方银行、券商等过桥机构来实现间接关联交易,而此类操作亦广泛存在于多数银行理财的运作之中。
  不过,随着理财产品“独立建账”和“一一对应”的监管要求不断严化,且“去预期收益化”的趋势逐渐明晰,未来的中短期债券类理财在熊市实现保本保收益兑付或将越来越难。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